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题记
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的《关于2018年
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18〕823号,以下简称“通知”),几乎重塑了光伏价格政策体系与发展格局,所有人都呼吸到了异常的空气,感觉政策风向正在发生强劲而急促的变化。
通知的突然与直接,把所有光伏人,乃至新能源人从2018SNEC的狂欢与憧憬中拉至谷底,犹如银河里的星辰跌落地面,一时间无所适从,却又深深地感觉到忽近又忽远的光亮。
政策变革直接波及30万个体户用光伏经销商
通知的明文要求已被多方详细解读,笔者不在此做赘述。就这次政策令骤下来说,无疑将正在前进中的光伏行业推向风口浪尖,谁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或是在这场巨浪中挺过来的、或是商业眼光与众不同的,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从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李创军副司长已提出今年
分布式光伏的规模拟定为10GW,行业也注意到了光伏政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但是通知的突然下达并要求马上执行,任何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留给行业。许多项目都是按国家能源局以前发布的文件要求在建设,突然没了指标、没了补贴,项目是否干下去?损失谁承担?尤其分布式光伏更是牵涉到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中国的改革从来有多目标治理的特性,就如同很多年前中国高级官员向米尔顿·弗里德曼提问的:“这只老鼠有很多条尾巴,到底应该先剪哪一条?”当年弗里德曼给出的药方是“一次性全部剪掉,长痛不如短痛”。事后看来,这种“休克式疗法”似乎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有些尾巴好像是这只老鼠的命根子,比如独特的国有经济体系;而更多的尾巴则血脉相连,动一条则波及其余。槽糕的问题是,你甚至不知道波及的是哪几条,而他又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目前光伏产业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就是补贴缺口有一千个亿。通过直接通过行政手段下调补贴的同时,严控指标管理。这样是可以起到压缩补贴缺口的作用,但最直接波及的是千百万个体的户用光伏从业者、经销商,当这一批户用光伏经销商倒闭以后,存量分布式电站的质保、运维也将会成为棘手的问题,同时将直接使30万分布式光伏从业者面临失业甚至更惨烈的状况。
简单把近年来重大政策堆砌在一起,你可以看到一个新光伏时代到来的清晰轨迹。如果说,在光伏改革发展的上半场,中国解决了光伏技术水平与大众意识问题,那么,在下半场的一开始,决策层就试图从最坚硬的地带突破,解决补贴欠缺问题。这是一个令人充满了种种焦虑、动荡和博弈的开始。虽然政策一出行业协会、联盟、企业等各方都在积极发声建言,但似乎难以逆转。
光伏只是发展进步比较快,实际盘子还很小!
光伏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它受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刺激下,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大跃进,全国有600多个城市把光伏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仅浙江省就有光伏企业205家。
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呼声更高,不仅环保节能,能治雾霾,还能促进就业,拉动内需。630、领跑者、分布式光伏等话题更是让整个电力行业刮目相看,公开资料甚至看起来很显眼,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已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但光伏行业真的有看起来那么强大吗?从2017年的对比数据来看:光伏装机≈1/8火电装机,据统计,2017年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777.03GW,同比增长7.6%。其中,水电341.19 GW,火电 1106.04 GW,核电 35.82 GW,风电 163.67 GW,太阳能装机容量130.25GW。也就是说,2017年,光伏发电装机量只相当于火电装机的不足1/8,在整个电源结构中占比只有7.3%,甚至低于风电的9.2%,排行最末。
而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文要求13个省级部门在2017年之前暂停核准新建燃煤火电项目,并在15个省区暂缓建设尚未开工的燃煤火电项目。这一决定直接使超过183GW火电装机被暂停,而当时的光伏总装机大约为44.2GW。被叫停的火电项目就相当于当年度光伏光伏总装机的4倍还多!
相比于装机量的漂亮数据,发电量更为直观,也更为残酷。2016年我国火电发电量累计46627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71.88%;2017年光伏以7.3%的总装机比例,全年发电96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1.59%。这又是什么概念呢?2017年,三峡电站机组年发电量976.05亿千瓦时。也就是说,整个光伏行业的967亿千瓦时发电量比三峡一个集团的发电量还少9.05亿千瓦时。
从综合分析来看,现在光伏的盘子真的还很小!但数年间光伏产业的发展进步比较快,主要原材料国产化率达到了60%以上,多晶硅价格从最高500美元一公斤降到10多美元一公斤,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产品价格下降了90%,同时技术水平也做到了全球领先并在继续提升。
随着光伏产业各板块逐步走向成熟,行业企业下探微电网也已经从最早的单一光伏+储能的方式,转变为多种能源互补,然后再通过有效的能量管理控制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实现经济性。不仅如此,由于单个微电网稳定性、可靠性有限,市场催生出了区域能源管理平台甚至电网以更高级别的权限控制多个微电网,并在辖内多种能源中间建立竞价机制,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用能的经济性。
光伏因其自身特性最为适合微电网的区域调配,可以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和能源市场交易,彻底打破光伏发电的“消纳难关”,把之前那些没有消纳条件的区域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创造光伏发电新的生态圈。
面对时下的影响和现状,新的解决方案呼之欲出。
“移动能源+”成为时下聚光点
新政一下子打破光伏既有的前行路径,光伏企业不得紧急应对、不得不各寻新出路,即将迎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也或将引发下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早在2014年之时,李河君先生就已转变商业思维模式,并提出了“
移动能源”这个概念。这也正是
汉能对全球能源产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判,在李河君先生所描绘的移动能源时代,人类将完全、彻底摆脱对电网和传统能源的依赖。通过将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移动能源系统,从而实现了能源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的供应。
去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布局薄膜太阳能等移动能源产业,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今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先进光伏产品与消费电子、户外产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军事国防等结合,鼓励发展丰富多样的移动产品。
通知下发,各大光伏企业奔忙于应对新政之际,汉能早已不依靠光伏补贴而研发并面市的太阳能产品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包括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太阳能发电纸、太阳能发电包、汉瓦、汉路、汉伞等,加快了移动能源落地的步伐,让更多人享受到了移动能源带来的便捷。据预测,到2020年,仅中国市场各类移动能源产品潜在市场总规模便可达6万亿元。移动能源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更高效能的能源补充或替换,更是撬动了跨界嫁接的产业市场。
而且移动能源进入实际生活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从2015年正式发布移动能源战略以来,汉能不断与摩拜单车、奥迪、顺丰、京东等各行业的领导者进行合作,通过发力高科技、丰富“移动能源+”,努力把光伏技术赋能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能率先站上了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革命的风口,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清洁能源升级发展,随时随地满足居民用电的需求,创造了全球环保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行业上下一直都明白,只有以后光伏的发展越来越不需要依靠补贴,没有补贴的扰动光伏行业的周期特性才会越来越弱,也会因为组件价格的持续下滑,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更多的体现为长期的成长性和创造性。然要打造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圈,在呼唤政策的牵引能给行业一个过渡周期,忌激进、忌冒进的同时,更需要新科技、新产品的赋能时代。
智慧化的新经济形态下,中国新能源的格局正在被改写,可以预见,下一个最强劲的风口即将浮出水面。究竟新的风口是什么?我们尚不敢下定论。但放眼浩瀚的星河,移动能源+这一星星已耀眼于星系。诚如汉能李河君先生所言:我们要把生意做到宇宙去!
祝福光伏明天会更好,祝愿移动能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