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能源生产消费以煤为主。在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由煤炭始终占有较大的比重,1998年,原煤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为74.2%,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为75.6%。根据UNEP和UNDP1995年的世界资源报告,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世界为:液体37.1%,气体23.7%,固体29.2%,一次电能9.9%;发达国家:液体36.7%,气体27.4%,固体24.1%,一次电能11.7%;发展中国家:液体37.3%,气体14.1%,固体43.7%,一次电能3.8%;而中国:液体17.5%,气体1.6%,固体75%,一次电能5.9%。
表 1 中国能源在世界的地位
单位: %
人口 |
GDP |
能源总量 |
煤炭 |
原油 |
天然气 |
发电 |
核电 | |
生产 |
21 |
2.55 |
10.47 |
35.7 |
4.8 |
0.8 |
7.6 |
0.55 |
消费 |
11.18 |
37.5 |
4.9 |
0.8 |
表 2 国内外能源消费结构比较( 1997 )
国家 |
消费总量( MTCE ) |
占世界比重( % ) |
能源消费结构( % ) | ||||
石油 |
天然气 |
煤炭 |
核电 |
水电 | |||
美国 |
3063.0 |
25.2 |
39.5 |
26.5 |
24.6 |
8.0 |
1.4 |
俄罗斯 |
929.3 |
6.8 |
22.1 |
51.3 |
19.5 |
4.8 |
2.3 |
日本 |
723.3 |
6.0 |
52.6 |
11.6 |
17.7 |
16.5 |
1.6 |
德国 |
485.7 |
4.0 |
40.2 |
20.9 |
25.5 |
12.9 |
0.5 |
法国 |
349.0 |
2.9 |
37.6 |
12.8 |
5.4 |
41.8 |
2.4 |
英国 |
321.3 |
2.6 |
36.1 |
34.3 |
18.0 |
11.3 |
0.2 |
中国 |
1292.3 |
10.6 |
20.5 |
1.9 |
75.4 |
0.4 |
1.8 |
印度 |
371.9 |
3.0 |
31.9 |
8.5 |
56.2 |
1.0 |
2.4 |
世界总计 |
12156.0 |
100 |
39.9 |
23.2 |
27.0 |
7.3 |
2.6 |
表 3 中外煤炭消费结构比较( 1996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消费量 MT |
1447.3 |
891.9 |
71.4 |
发电 % |
33.7 |
89.0 |
76.9 |
炼焦 % |
12.8 |
3.2 |
12.1 |
工业 % |
41.5 |
7.2 |
5.1 |
民用、商业及其他 % |
12.0 |
0.6 |
5.9 |
西部拥有全国水电蕴藏总量的90%即6.12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如果我们全力以赴开发90%,不加未来梯级电站群落所带来的潜力,西部每年水电发电量为48250.08亿度,世界上每人每年可享受800多度电。按售价每度0.50元计算,年均直接经济收入24125.04亿元。按世界60亿人口计算,每年可向每人赚取人民币400多元,它产生的连锁效应更是无法估量的。实现开发90%的目标,西部3亿多人口年均收入人民币8000多元。仅此一项产业,西部就达到了东部二十余年发展的水平,再加上随之带动的相关的产业收入,西部到21世纪中叶就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的目标。
水电开发已经证明,修巨型水电站赚大钱,并且驱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向前飞跃;修大型水电站也赚大钱,并且带动一个省的经济再上新高。葛洲坝效应、漫湾效应和二滩效应的确如此。
水电能源是迄今为止被科学和历史所证明的最清洁、最有开发价值和最能保持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而它在中国西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中潜力巨大,并且造价低廉。四川的二滩和云南的漫湾两大水电工程,每千瓦的造价为3500元人民币左右,即使按4000元/千瓦计算,开发西部包括已建和在建的在内,也仅需21232亿元。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达70000亿元,只要老百姓看好钱能生钱,只需调动5%的储户,改而持有月股息为7%的水电股票作为存款,每年即可获得3000亿元建设资金,加上付息10年不到就可实现90%的开发目标。建成投产后按每度电0.30元出售,不到5年就实现本息两清。5年之后巨大的纯利润自不必说,随之而来的生态恢复效应、江河中下游保护效应、旅游效应、环保价值等等,绝不是上万万个亿以至更多的投入能够换回来的。
西部的能源开发战略应当是: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行水电能源股票筹集主要资金,各省积极配合国家投资辖区内的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站,省、自治区自主开发1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各地州开发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鼓励支持个体私人举办1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
水电能源的开发既是西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西部保护世界上大江大河永远年轻的中坚力量。唯有水电能源才能给西部的经济腾飞创造契机;唯有它才能使西部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尽绵薄之力;唯有水电能源才能还山川以绿色的盛装,还江河以清澈的本色,还人类以洁净的生存空间。
总之,西部的经济发展,西部在二十一世纪要立于不败之地,西部现代化的实现,必将依赖于水电能源作为支柱产业的全力开发。
在北京金源购物中心国美电器城,奥克斯空调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顾客来买空调,第一选择是要节能,这一阵我们厂家主打的品牌也都是节能新产品”。
眼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厂矿还是家庭,“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2005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
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其中,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2001到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
能源消费巨增直接导致能源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煤炭超速增长,近两年年增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2004年产量达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原油产量1.75亿吨,同比增长2.9%。
由此引发能源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电力投资热、煤炭投资热等热潮不断。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存在能源短缺。电力持续短缺,今年最大缺口将达2500万千瓦;煤炭全面紧张,市场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峰;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煤炭供应;缺电造成燃料油和柴油发电增加;天然气出现季节性短缺……一方面能源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巨大的矛盾迫使我们走节约能源的道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资源问题也给予了前所未有地关注,明确提出这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粗放型增长方式走到尽头
实际上,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的方针,将节能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0年代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一方面,中国能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
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资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表明,我国资源节约的潜力很大。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如在严重缺水地区大上高耗水项目,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过分追求高标准、大面积,过度包装、讲究排场、大吃大喝等。近两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资源的高消耗造成环境的高污染,工业污染日趋复杂,农业面临水源污染严重,环境突发事件增多,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节约能源资源潜力巨大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据介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加快,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资源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满足各地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实施“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去年以来,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扬。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10个严重缺水。近7年来全国耕地已减少1亿亩,600多个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8亩以下。
专家指出,长远来看,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增加资源消费量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工业化,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这是难以想象的。走节约能源的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
其实,中国节能的潜力是巨大的。
——专家测算,1996-2004年,中国政府推广的绿色照明工程累计节电450亿千瓦时,相当于90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削减大量电网峰荷,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碳计)排放1300万吨
——200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试点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目前已经实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南4省全境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目标。其中吉林省车用乙醇汽油市场覆盖率已接近90%,2004年乙醇汽油销售接近80万吨;辽宁、黑龙江和河南3省也按省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2004年省内市场覆盖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有关专家预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果城镇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就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减少8000万千瓦时空调高峰负荷,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
——有关专家预测,如果实施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装机1亿千瓦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节约8000亿至10000亿的投资。由此可见,在我国实施需求侧管理潜力巨大。
全面推进节约能源资源工作
据了解,有关部门提出当前从5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2005年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7项工程。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和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建设。研究提出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和微观取水定额指标,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推进城市节水、农业节水,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启动“沃土工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提出城市建设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要以煤矿瓦斯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
有关人士强调,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型工业化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就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