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6年的短暂停滞之后,徘徊中的中国电力改革终于在2007年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电力调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把面临重重阻力的中国电力改革带向一个更为现实、也更少阻力的方向。
8月初,酝酿近两年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办法》甫经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网站公布,立刻引起了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
优先安排可再生资源上网发电
这一全新电力调度办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环保总局、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办等部委联合制定。
根据规定,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前提下,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对发电企业上网顺序进行先后排序。
《办法》规定,今年电网企业在调度时,将优先安排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发电资源上网发电,再安排煤炭等火力发电资源上网。具体执行中,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地安排上网顺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节能调度是一项非常好的改革,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这对于中国的能源战略是非常重要的。”电监会一位副主席在一次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时指出。
一周后,8月1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电力处处长郝卫平受命奔赴贵州。“我正在开节能调度改革的动员会议。”郝卫平在电话里告诉《财经》记者,节能调度改革即将在贵州、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展开试点,并逐步覆盖全国所有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能调度的推出不仅在于实现中国的节能降耗目标,对于在2006年底陷入徘徊的电力改革,也辟出了一条蹊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调度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当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欠缺,即对调度这一垄断权力进行信息公开和监督。
电监会办公厅一位官员表示,为了配合节能调度的推广,将建立一整套信息公开、监管、查询、纠正、处罚等有利于科学调度的机制。
专家:每年可省1亿吨以上标准煤
2006年,中国提出了“十一五”期间降耗20%的目标,并将节能任务分解至各行业各省份。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面临巨大的节能压力。节能调度正是在此情形下重回决策层的视野。
2006年上半年,节能调度最早由国务院研究室专家范必撰写的研究报告提出。报告一经传开,立即得到电力业内的广泛认同。2006年中,国务院将这份报告批复给国家发改委。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以及中电联等多个部门开始对这项改革联合展开调研工作。节能调度正式排入各部委工作日程。
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电监会、能源办、中电联等多个部委和行业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分赴全国6个区域电力市场,开始了调度改革的调研。
“调研数据证明,节能调度的改革如果得以顺利实施,每年将节能1亿吨以上标准煤,占中国2005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以上。”电监会一位参与调研的专家告诉记者,这表明,如果新方案实施,仅电力行业就有望完成全国一年的节能降耗任务。
在这次全面调研结束之后,摆在节能调度之前的阻力和担心已基本瓦解,相关改革进入准备阶段。2007年7月17日,电监会主席尤权在办公会议上对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河南、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成为节能调度第一批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