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海洋局网站了解到,今日国家海洋局公布了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公布事故原因调查结论。海洋局认定对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以下是公告全文:
经调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据核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的生产违反总体开发方案,没有执行分层注水的开发要求,长期笼统注水,导致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造成断层开裂,形成窜流通道,发生海上溢油。当B23井出现注水量明显上升和注水压力明显下降的事故征兆时,没有及时停止注水、查明原因,而是继续维持压力注水作业,进一步加剧了海上溢油的污染程度。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的C平台C25井回注岩屑作业违反总体开发方案规定,数次擅自上调注岩屑层位至接近油层,造成回注岩屑层异常高压,形成向上部油层窜流高压源,造成C20井钻井至该层时产生井涌,同时,该井作业表层套管下深过浅,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要求,降低了应急处置事故能力,发生侧漏溢油。
目前,蓬莱19-3油田海上溢油事故的原因和性质已经查明,责任已基本查清,有关部门将继续做好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后续处理工作。
以下为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专家解读事故原因调查结论:
问: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性质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故的性质已被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1.蓬莱19-3油田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为分层注水开发方式。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执行已批准的总体开发方案。
2.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试采阶段采取笼统注水方式,已经取得了分层注水参数,根据参数也已制定了分层注水方案,但未执行分层注水。
3.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溢油事故发生前,已经发现由于B23井笼统注水造成浅部L70油层存在高压点的风险,但没有及时封堵此层。
4.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严重忽视已出现的事故征兆,没有采取应急措施。当B23注水井井口压力出现将近一半的明显降压的重大变化,预示B23注水井井筒内出现了新的异常出口。此时理应立即停注,排查原因,但管理制度中并没有将上述现象列为风险隐患,同时也没有针对此现象的应急措施。
5.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违反总体开发方案规定的回注岩屑层位,数次擅自上调回注岩屑层至接近油层,对这一人为造成的风险隐患,没有任何防范措施。
6.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对回注岩屑管理松懈。C平台C25井回注岩屑层已经上调,施工作业部门没有将回注岩屑产生的超高压情况告知C20井钻井设计有关部门和人员,造成C20井钻井设计出现重大失误。
7.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违反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C20井作业表层套管下深过浅,违反环评报告书的要求,该井钻井过程出现井涌时,已丧失了应急处置能力。
上述种种违规作业,以及出现事故隐患征兆没有有效处置,都证实了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没有做到守规生产、审慎作业,且关键岗位职责不落实,没有针对重大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海洋污染和环境破坏,污染海洋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所以将这起溢油污染事故性质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问:蓬莱19-3油田溢油为什么采用注水开采方式,是否安全?
答:首先,需要介绍蓬莱19-3油田的地质背景情况。蓬莱19-3油田地层层序从海底表层向下可划分为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等五套地层。这些地层分布的空间中,还分布着南北走向两组断裂构造,断层把石油储层切割成若干个块体。蓬莱19-3油田就处于这样一个较为破碎的构造断块背景的位置。浅部的断层封堵性较差,深部的断层封堵性相对较好。但有部分断层从下部延伸到了浅表层,被称为“通天”断层。
蓬莱19-3油田的石油主要储存在明化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两套地层。这两套地层是由陆相碎屑组成的岩石,成岩固结疏松,油层埋深为840米-1400米。原油具有“三高四低”的特征,即高密度、高粘度、胶质含量较高,凝固点低、含蜡量低、沥青含量低、地层压力处在正常压力范围,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开发方式进行开采。
采用注水开发方式,是否可控,不出现溢油污染隐患,主要取决于注水压力的控制,以不破坏断层封堵性为限。只要注水压力控制得当,就不会破坏断层封堵性,注水开采就是安全的。
问:什么是笼统注水,什么是分层注水?
答:蓬莱19-3油田的原油是稠油,地层压力处在正常压力范围,需要借助外力,以注水方式进行开发生产。
笼统注水方式是指在井口采用同一压力且不对各注水层进行分置处理。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对地下各层压力缺乏控制,在对一些地层产生驱油作用的同时,对另外一些地层则有可能产生异常高压,破坏断层封堵性,发生溢油污染。
人们在长期开采实践中,为解决上述矛盾设计了分层注水开采方式。分层注水方式是根据各油层注水驱油通过能力的差异,在不同油层部位安装大小不等的水嘴调控注入层的给水压力,达到合理分配注水量压力,即不破坏断层封堵性,又能满足各油层有足够压力驱油。
因此,在地质构造复杂区,通常采用分层注水开发方式。比较两种开发方式:笼统注水方式适用于单层油藏注水开采,操作相对简单,分层注水方式则多用于同井穿过多层油层开采。
相关专题:
中海油渤海湾漏油影响蔓延
独家解读:
康菲石油为何患上中国式傲慢
8月24日,康菲石油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表示,康菲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有关赔偿的要求,如果收到要求,将“给予考虑”。面对一期重大的石油污染事故,康菲公司的态度为何如此“傲慢”?
中海油逃避漏油事故责任,为康菲公司提供了傲慢的底气;渤海漏油仍未停止,对周边渔民的污染损害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政府主管部门无所作为,即便提起诉讼也是遥遥无期。
请中海油学习BP 承担漏油责任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情况显示,渤海漏油事件责任在作业方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为此,国家海洋局将对其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但是,康菲石油公司受处罚,中海油就能在渤海漏油事件中免责吗?
事件进展:
6月30日 中海油渤海油田发生溢油事故 海洋局介入调查
7月1日 蓬莱19-3油田出现油膜 中海油有关部门回应
7月3日 中海油海上漏油事故涉及约200平米 已基本处理完毕
7月5日 海洋局通报中海油漏油情况 最高可罚款20万
7月16日 渤海漏油事故生态损害监测面积增至6200平方公里
7月19日 康菲油田溢油漂到辽宁和河北两浴场
7月25日 河北乐亭水产疑遭漏油污染 扇贝苗死亡率高达70%
7月27日 乐亭县水产损失3亿 农业部组织专家调查
8月12日 康菲称渤海油基泥浆总量远超预期 达2500桶
8月16日 渤海湾漏油事故进入追责阶段 海洋局拟索赔上亿
8月18日 康菲称渤海漏油事故油田已部分恢复生产
8月19日 康菲就渤海漏油事故道歉 承诺8月底完成清理
8月21日 七部委联合调查康菲渤海溢油事故
8月31日 康菲公司发表书面回应 称已彻底封堵渤海溢油源
9月1日 康菲公司称完成"两个彻底" 国家海洋局尚未确认
9月3日 康菲两个彻底未完成 海洋局责令溢油油田停产
9月5日 康菲称完成蓬莱油田所有停产步骤
9月7日 康菲石油宣布就渤海溢油事件设立基金
9月15日 康菲排液泄压方案和溢油源封堵方案获中海油批复
9月20日 康菲表态建第二项渤海湾基金 未涉赔偿事宜
10月10日 康菲中国子公司成渤海溢油事故唯一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