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能源石油天然气处处长胡卫平10日明确表示,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打算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不会用来操控油价。
胡卫平是在美中年度石油论坛的间隙做出以上表态的。此前,国际社会多次质疑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国际能源署(IEA)之前曾批评中国的战略储备缺乏透明度,并强调建立战略储备的目的只能限于解决供应短缺问题。
在中国的第三个战略储备基地———黄岛基地即将竣工之际,向国际市场表明态度就显得更为重要。
国家信息中心分析师牛犁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且不说中国的战略储备水平还远远达不到90天的平均线,即便中国达到了这个标准,也难以影响到国际市场。
他说,原油作为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品种,除非有重大事件发生,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操纵它的价格。
牛犁说,与国储棉性质不同,中国储备原油的初衷也不是为了平抑价格,而是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胡卫平也确认,中国不会利用战略石油储备来操纵油价,而是为了应对市场突然出现的供应短缺。此前,中国南方地区曾出现“油荒”,需警察维持秩序。
根据IEA的要求,当某个国家的供应量减少的数目达到去年进口量的8%,即被视为供应中断,从而可以动用储备。由于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尚且不足50%,供应量减少占进口量的8%,约等于占总量的4%。
牛犁指出,由于一期的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大多位于南方,当这些基地陆续投产后,南方出现“油荒”的概率将越来越小,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大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