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月6日-7日,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的能源发展思路:一方面要控制传统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此次会议上传递出的信息看,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水电、核电以及风电被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点评: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疯狂采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地球资源被迅速消耗,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替代性新能源。而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量的迅速上升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替代性新能源的任务都已经十分紧迫。2011年作为国家“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能源问题显然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做好清洁能源的发展工作一方面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国家重要战略,一方面也是中国兑现节能减排承诺、回馈国际社会的重要举措。
回顾:据报道,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出现溢油一个月后,油田作业方康菲石油及中海油7月6日召开媒体见面会,首次正面回应漏油事件。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表示,第一起漏油事故是因缓慢的、断断续续的海底渗油引起的油膜,地点在康菲中国蓬莱油田作业区B平台附近,渗油已经停止。中海油执行副总裁陈壁:中海油是合作方,中海油主要是在年度计划、预算、重大投资、变更,以及督促做作业者履行合同义务方面,进行管理。
点评:蓬莱19-3是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的,中海油拥有油田51%的权益,按照二者签署合同,在勘探阶段,投资责任及勘探风险由外方承担,而在开发、生产领域中方介入。目前已经进入生产阶段的初期。而自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已有半年时间,在这近200个日日夜夜里,人们从未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等待我们的将是一场持久战。
回顾:据5月29日报道,越南官方主动向媒体透露消息称,26日早晨6时之前,3艘中国海监船猛烈冲击越南国营石油公司的石油勘探船“平明2号”,毁坏了勘探拖缆,要求中国赔偿所有损失,并警告这艘船是在侵犯中国的领海。一天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击”了这种说法。
点评:南海是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海,来自周边6国7方的争执也让其成为世界最复杂的海。而如今,这样的争吵声越喊越高。美国彭博社称,因为美国重申在该领域拥有利益,让中国邻国的胆子变得大起来。各国甚至已经露出军备竞赛的苗头。英国路透社认为,越南外交部发言人称“越南海军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说法,等于是在这场最新冲突中加了赌注。而这一切显然增加了中国外交处理与他国南海争端的难度。然而除主权之外,石油天然气这一稀缺战略资源的开发,却正是各国角力的焦点所在。
回顾: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6月30日正式建成投产。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表示,西二线今后每年将向国内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确保4亿百姓可以使用上安全、清洁的天然气。
点评:作为我国迄今为止管线最长,管径最大、输量最大的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全长分为一条干线8条支线,共8900公里,国内外投资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条新的能源大动脉将向国内每年输送相当于我国天然气利用总量1/4的清洁燃料,使中国在未来20年内形成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管网,并能够确保稳定供气30年以上;同时,使天然气在我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一至两个百分点。对于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回顾:
点评:寒冬中的中国光伏制造企业,很可能因受到美国市场的贸易制裁而面临更艰难的局面。不管结果怎样,美国对我国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太阳能贸易团体都认为,一旦对中国电池板施加关税制裁,将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回顾:国家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谭荣尧在10月20日曾表示,今冬明春全国用电形势紧张,最大电力缺口约2600万千瓦。临冬时节的“电荒”,终于让国家发改委启动了近八年以来销售电价的最大幅度上调。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从今日起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涨3分钱,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涨2.6分钱。居民用电未予调整,但推出居民阶梯电价指导意见。
点评:这次政策“组合拳”兼顾了煤炭、电力企业和终端用户等各方利益,可暂时缓解煤电矛盾,但实质还是行政主导的权宜之计。火电企业将解决生产倒挂问题的关键归结于电价的上调,但电价上调又可能成为煤炭价格上调的借口,从而抵消电价上调带来的效果。另外,作为公共产品的电价上调,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一系列成本上涨反应,从而再次加剧我国稍有缓解的通胀压力。
回顾:国家发改委
点评:调价符合预期。截至10月7日,三地原油22日移动均价106.62美元/桶,较上次调价下跌5.29%。发改委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距离调价窗口打开仅3天(10月4日),在时间和幅度上均符合预期。此轮价格下调,将缓解国内通胀高位运行的局面,并且抑制了人民币升值、进口关税降低背景下日益扩大的国内和进口成品油价差(汽油569元/吨、柴油849元/吨),缩小成品油走私的利润空间。
回顾:第16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10月11日在北京结束。对于外界关心的中俄天然气合作问题,普京在11日会晤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称,俄中两国就对华供气条件方面的谈判正在接近尾声。由于报价分歧,中俄一直未能就天然气合作达成协议。
点评:价格是当前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主要分歧所在。俄罗斯不愿以低于输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出售,中国则不愿以高于其他国家的进口价购入。中国石油董事长蒋洁敏20日在出席临时股东大会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会解决,但时间表尚不明确。”
回顾:10月28日财政部发文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和国家税务总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根据细则,原油、天然气的税率均为销售额的5%,焦煤的税率为8元/吨。其他矿种依然按照从量计征,其中焦煤资源税从原来每吨0.3元至5元提高到每吨8元至20元,稀土由每吨0.4元至30元提高至每吨0.4元至60元。
点评:资源税改革不仅有利于避免国家稀缺性资源利益的流失,还有利于建立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加资源地财政收入,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意义重大。
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当地时间11月28日上午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开幕。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12年到期之际,要不要通过谈判签署第二承诺期?世界各国要不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实行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的突出议题,也是衡量这次大会成败的关键。在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进入第二天,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这个消息无疑令谈判雪上加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碳排放中的利益分配难以达成统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将清洁能源、减排和碳汇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无论德班谈判产生怎样的结果,中国都将坚持走自己的节能减排之路。
点评:持续20多年的全球气候谈判实质上反映了功利主义和全球主义两种逻辑,谈判要想取得进展,主要发达国家必须放弃功利主义和零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