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发展网2007年10月22日报道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院本周(10月22日)发布了一份报告,它凸显了发展可持续的能源项目要优先满足穷人的基本需要。
这分名为《未来之路:向可持续能源迈进》的报告是由国际科学院委员会(The InterAcademy Council)发布的,它由包括巴西、中国、印度和美国等15个国家的科学院组成。这份报告声称,在国家之间和一个国家之内的能源分配和利用方面的不平等是能源业必须解决的最基本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长、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路甬祥在北京的报告发布座谈会上指出,“穷人的能源状况应该成为衡量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的一个指标。”
报告督促发达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清洁能源技术。它也建议新建的电厂应该融合未来的技术从煤炭等化石能源中捕获和封存碳,因为这将降低管理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
这份报告认为核能是未来的一种主要的低碳能源,并预计诸如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将为技术创新和对付气候变化创造巨大的机会。
同时,中科院也发布了《应对挑战——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报告,承认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高速发展的高耗能工业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化石燃料消耗快速增加,但是它前瞻性地提出中国的化石燃料消耗总量到2050年时与2005年相比增加不超过50%。此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化石能源消耗到2030年就会达到这个数量。
中科院的报告建议不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应当占到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的25%左右。
“目前还没有报告清楚预测2050年的情形。”路甬祥说。“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被社会和政府接受,即使政府只是部分接受报告的建议,也会让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变化,让中国走上低能源消费的增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