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2月14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5日继续进行,态度强硬的美国在最后关头妥协,会议通过了在2009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环保框架展开谈判的计划,也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就“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路线图”基本达成了一致。
在当天举行的全会上,美国代表团团长保拉·多布里扬斯基突然表示:“我们将向前迈出一步,同意多数人的意见。”这就使得计划得以通过,现场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而就在几分钟前,美方还宣布华盛顿对此计划持反对意见,并遭到现场一片嘘声。
在过去两周的会议和谈判中,美国和欧盟之间在发达国家2020年前具体减排目标上产生了较大分歧。欧盟希望此次会议能提出未来两年的减排谈判目标,即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5%至40%;美国则倾向于把具体谈判目标留至未来解决。其间,印度尼西亚提出一项折中方案,即在文件中提出具体减排目标,但完成减排任务的期限长于欧盟的要求。
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减排技术的问题上,美国也提出不同意见。欧盟表示愿意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合作,而美国虽支持成立“国际清洁能源基金”,不支持以低价转让减排技术的“知识产权”。
在各国代表批评美国的立场、并敦促其重新考虑之后,美国代表团最终达成妥协,由《框架公约》全部缔约国参加的工作组将正式开始谈判。多布里扬斯基表示,美国非常忠于自己的承诺,并希望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参加这次会议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把希望寄托在将于2008年上台的美国新总统身上,他在13日说:“1年零40天后,美国将有一位新总统宣誓就职,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们,我不能保证那位当选者会选择我期待的立场,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相信这非常有可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路线图”通过后表示:“我对众多成员国表现出的灵活性和折衷精神深表感谢。”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全会上说,在谈判过程中,与会各方都表现出妥协,为通过这一计划共同作出了贡献。
《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结束,本次大会讨论的重点是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美国目前是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2009年制订出的新减排协议,将会在《京都议订书》届满后生效。
美国还预定于明年1月在夏威夷举行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计划召集部分欧盟国家和日本、中国、印度等16国参加。参加本次大会的欧盟代表13日曾警告说,如果美国不接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决议草案提到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盟将不参加明年1月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