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国之大事”。随着化石燃料不断被消耗,包括石油和煤炭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对能源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8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能源安全与低碳经济国际论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代表共聚一堂,探讨中国及全球的能源问题,交流低碳经济的政策和实践。我们面临怎样的形势?新形势下,我们该怎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前景如何?这些都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能源供求矛盾突出
低碳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国内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供求矛盾越发尖锐,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人堪忧。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平说,中国能源供求矛盾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十分不合理,依然以煤为主,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68%。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消费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我国还面临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环境恶化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企,这加剧了大家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双破5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过20%,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快速升至24%。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不断增长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能源需求量增长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巨大压力。因此,以节能优先战略推动中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的选择。
李平认为,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替代性能源之前,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形成完善的节能制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实现经济高效利用。
寻求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面对变化莫测的石油市场和纷扰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是加强各国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个互保体系,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而谋求自身单独的所谓能源安全。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也强调,在我们思考能源安全问题的时候,应该与其他安全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在考虑乙醇燃料发展的时候,要考虑到粮食安全问题;在考虑页岩气开发时,要联系到水资源的安全问题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刘强认为,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合作,可以让能源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维护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转。通过对能源价格尤其是石油价格的约束,可以有效降低石油美元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推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而各国也对于中国的合作表示乐观以及期待。论坛当天,美国能源安全理事会高级顾问Gal Luft博士就中美能源合作及美国能源政策问题发言。他觉得,中美在页岩气、电动汽车及乙醇燃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美国能源部中国办公室主任Martin Schoenbauer也表示,随着能源需求的逐步增加,中国对清洁能源供给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此两国在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智能电网、能源技术分享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
绿色经济前景广阔
替代能源进展喜人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如今已经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可并付诸行动。
在此次论坛上,巴西和以色列两个低碳经济的先行者分享了自己国家低碳发展的成功经验。巴西是推动生物燃料业发展的先锋,也是当前生物燃料业发展较为成功的范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种植国,巴西每年甘蔗产量的一半用来生产白糖,另一半用来生产乙醇,代替汽油作为机动车行驶的燃料。近几年来,由于过高的汽油价格和混合燃料轿车的推广,巴西燃料乙醇工业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巴西有超过19%的汽车是混合燃料轿车,这个比例在今后会不断上升。而且,与其他竞争燃料相比,巴西的乙醇燃料在价格上已具有竞争性,这大大减少了国际油价对巴西的束缚,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
巴西驻华大使馆科技及可持续发展处主管马卡劳表示,巴西对中国醇类燃料的发展非常有信心。每年,中国收割季节都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废弃,不如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能源。以色列则对本国替代能源工作的新进展作了汇报。这两个国家都期待在低碳发展方面与中国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学习、研究,是我国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