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已经进入100美元油价时代,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油价还徘徊在50-60美元的水平.面对通胀压力,温家宝总理体察明情,勒令近期成品油价格不得调整.但中国国内油价不涨,就难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需求的预期.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威胁.
世界原油价格为何能够在供需相对平衡的大环境下,创出100美元的历史新高?就是因为投资者看好中国对石油的胃口将继续旺盛.中国的石油消费者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温室里,因为国家牢牢地控制住了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这使得他们感受不到油价上升的压力.
"如果中国让油品价格与国际接轨,反而会降低国际市场的价格,"美国银行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因为来自中国的需求是国际油价的一个基本支撑."
如果政府大幅提高油价,国内需求就会减少,开自备车的人就会少一点,买车的人可能就决定暂缓.去年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得小型车在美国和日本日益畅销,新型能源公司业务兴旺,生物燃料大行其道,这显示市场有能力自我调节.
事实上将能源价格和市场接轨是中国政府每年都在讨论的问题,但每一次都欠缺"临门一脚"的勇气.油价上升将增加老百姓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成本,可能引发社会矛盾.考虑到中国正面对11年来最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举国上下正在构建奥运和谐气氛,油价再一次被压制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决定.
"长此以往,国内油价和世界价格的差别将越来越大."汇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国务院本周开会要求限制物价,下个月开会要求节能减排,这不是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
中央银行表示,要对不合环保标准的企业严控贷款.各地方政府纷纷将节能减排列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国家取消了高污染行业的出口退税率.但这些政策都是隔靴搔痒.只要中国补贴油价的政策一日不改变,经济利益将进一步推动高耗能的企业的发展.
国家控制油价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长此以往,可能不堪重负.由于中国成品油价和原油价格倒挂,炼油企业亏损严重.中石化(0386.HK: )(600028.SS: )(SNP.N:)作为中国炼油龙头企业,受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影响最大.政府今年有望给出逾100亿元人民币的一次性补偿,以弥补其炼油业务造成的损失.
事实上中国政府在2006年和2005年度,已分别给予中石化50亿元和100亿元的高额补贴,但补贴不能解决成品油供应短缺,能源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反而给走私提供动力.
不仅是中国,亚洲不少国家都控制国内的油价,但效果并不理想.最近食品上涨的压力促使俄罗斯,印度,阿根廷等国家都采取价格干预的措施,中国也不例外.国务院还决定,近期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并要求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也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表面上看,这个政策会有短期的正面效果,但长远来说,会抑制生产的积极性,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最近20年来,国家致力于放开消费品的价格,只管制油电水等关键生产要素的价格,但近来在价格市场化的道路上不进反退.
节能难有动力
国内油品油价不大幅上涨,企业很难有节能的动力.2007年在中国被称为节能减排年.但在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的大环境下,上半年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和电力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却大幅攀升20.1%,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要高1.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