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并不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但他们认为钓鱼岛是对国家利益的严重威胁。今夏出现了一系列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中国台湾、菲律宾置身其中的海事争端。本周全中国各大城市针对日本侵占钓鱼岛的反日运动增多。丰田和本田汽车关闭工厂。一家中国媒体建议越过没有意义的外交抗议,直接原子弹伺候日本。
一山不容二虎
乐观者指出,这次中日钓鱼岛争端主要是一个政治插曲——日本选举和中国领导人换届的结果。钓鱼岛局势现在发酵时因为日本政府将其国有化,而日本政府的说辞是避免反华右翼分子东京都知事插手钓鱼岛。尽管如此,中国认为受到了挑战。她加强了对钓鱼岛主权的宣示,不断派出巡逻艇前往钓鱼岛。
更普遍的说法是,乐观者们认为亚洲国家忙于挣钱,没有时间打仗。中国如今已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领土扩张没有兴趣。而且不管怎么说,中国政府还有很多国内问题要处理:为什么要去国外找麻烦?
亚洲各国确实有很多理由保持良好关系,这次中日争端可能会冷却,就像过去的那些争端一样。但每一次随着岛争的发酵,双方的态度趋强硬,互信受损。两年前日本逮捕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方船长,中国随后阻止稀土出口日本被日本政府视为报复之举。
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增长加剧了钓鱼岛局势。无论日本对钓鱼岛主权的法理如何,其依据都植根于野蛮的侵略活动。各国媒体所利用的偏见通常是在学校教育中被灌输的。学校灌输促成了民族主义,并在适当时加以利用,如果中国领导人不能为目前的困境而战他们将面临激烈的批评。最近民调显示,过半数中国人认为今后今年中日将发生“军事争端”。
钓鱼岛事件影响重大,更多地在于这场高风险游戏中的对抗对亚洲未来的影响,而不在于渔业和油气资源。每一次事件无论大小,都有确立先例的风险。日本、越南和菲律宾担心,如果做出让步,中国将看出他们的软弱,从而准备提出下一个要求。中国方面则担心,如果不能遏制事态,美国和有关国家将得出可放手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的结论。
合作加威慑
亚洲国家无力处理钓鱼岛事件,人们会怀疑他们又如何能处理朝鲜半岛、台海危机等真正的危机。中国近年来的行动加强了周边国家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小争端升级为全面对抗的趋势给美国造成了难题,美国既希望消除中国的疑虑,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同时又利用军事实力威胁以确保太平洋地区的和平。
一些问题的解决将花费一代人的时间。亚洲政治家们不得不开始驯服他们培育出来的民族主义;让教科书直面历史会有所帮助。今后几十年内,中国崛起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关注焦点。奥巴马向亚洲“倾斜”是美国向盟国表决心的良好开端。不过中国需要得到保证:美国不是寻求像19世纪英国遏制德国那样遏制中国,而是希望中国成为有责任的大国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潜力。
鉴于钓鱼岛局势的紧张(以及亚洲国家互不退让的历史),目前须立即采取三项安全措施。一是限制摩擦升级为危机。如果制定法律规定船只如何行动和发生事故后如何处理,海洋冲突的严重性将减弱。如果能够在地区性机构定期共事,各国政府会发现在紧急事件中更容易合作。
第二个安全措施是重新找到不带偏见地搁置主权争端的办法。中国下一届领导人习近平应考虑前任胡锦涛的成功做法,后者把“台湾问题”搁在了一边。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乐意把钓鱼岛问题留个下一代去解决。如果钓鱼岛资源具备一定价值搁置争议甚至更有意义,因为哪怕国有企业也不愿使自己的钻井平台遭遇军事打击的危险。一旦主权争议被搁置,相关国家就可以开始共享资源——或者更好的办法是宣布钓鱼岛及其水域为海洋自然保护区。
不过并不是什么事都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因此第三项安全措施就是加强威慑。美国对钓鱼岛问题模棱两可:虽然它在中日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但钓鱼岛由日本实际管辖因此属于美国的保护范围。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局势的稳定,因为美国将利用外交威望阻止争端升级,中国明白自己不能进入钓鱼岛。不过,奥巴马对亚洲其它岛屿领土争端的承诺是不清晰的。
中国的角色如今甚至更为关键。中国领导人坚持认为国力的增长对邻国不构成威胁,同时要求有关国家尊重历史。在上个世纪的欧洲,多年的和平与全球化让领导人相信,他们可以遏制民族主义的怒火。今夏过后,习近平和邻国领导人须明白钓鱼岛问题事实上将造成多大的损坏。亚洲应避免陷入互不信任的境地。对中国来说,显示和平崛起的诚意而非称霸还有更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