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迅猛发展之后,中国已经牢牢占据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但荣光背后,许多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进入资源枯竭期之后,不断被单一的产业结构和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所“啃噬”。这些被“掏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举步维艰,甚至面临消亡的危机。
辽宁阜新、吉林辽源、河南焦作、山东枣庄等,这些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顶顶有名的资源城市,都曾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自2001年,国务院确定辽宁省阜新市作为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之后,资源枯竭城市如何通过经济转型“焕发新生”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在10年多的努力之下,中国69个资源枯竭城市在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棚户区改造、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拯救“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被困”的城市、实现资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自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63亿元。针对资源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安排68.4亿元。许多资源枯竭城市在经过多年努力之后,实现了“逆境突围”。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座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之后,焦作以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转型发展。2011年,焦作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1.4%.昔日的“煤城”变成了以山水美景著称的“美城”。
湖北省黄石市有着3000年的青铜冶炼史和100多年的现代工业史。但在这个以资源而兴的城市中,有超过10%的城市家庭居住在棚户中。为了改善民生,黄石探索出一条结合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保障新模式,实现了“矿竭城不衰”的转型。目前,黄石164片棚户区已开工改造89片,有70%以上居民迁出棚户区进入新房。
山东枣庄在煤城的基础上,以煤炭精深加工为突破口进行工业转型。同时,重建台儿庄古城发展旅游业。现在枣庄每年1200万吨煤炭转为精细化工产品。虽然比过去少了一倍多的产量,但却产生了超过以往的经济效益。台儿庄古城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一年多来,接待游客230万人,带来近30亿的收入。
宁夏石嘴山市在煤炭资源枯竭后,以生态改善为抓手,将城市从黑灰漫天的煤场变为山青水绿的“塞上江南”;吉林省辽源市转型成为全国知名的袜业名城;黑龙江大兴安岭市转变林业主攻方向,减少森林消耗,增加森林总量,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增长”。
十年来,这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活力逐渐增强,转型前经济低速徘徊的局面正在改善。这些城市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局面有所改变,经济发展对采掘业依赖降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些城市推进棚户区改造,截至去年,近200万户居民迁入新居;这些城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中国资源枯竭城市十年来“重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