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下午,傅莹大使携使馆主管官员出席了伦敦大学学院举办的气候节能环保问题座谈会。伦敦大学学院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Malcolm Grant)主持座谈,该校环境学院、土木工程系、地理系、化工系、二氧化碳技术中心7位资深教授和专家与会。
傅莹表示,中、英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节能和环保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已批准的1000多个碳排放交易项目中,英国企业参与的占40%。
布朗首相访华期间,中英签署了10个合作文件,其中能源环保类协议占了7个,包括生态城、清洁能源、气候变化,以及将英设立的“环境变迁基金”用于中国环境改善项目等。中国上海实业集团、同济大学与英国汇丰银行、奥雅纳公司、SDCL等合作方签署了上海东滩生态城项目谅解备忘录,并将合作建设“东滩研究院”,这是中英相关领域合作的全新尝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许多其他中国城市都有意仿效。
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的科研和技术方面有许多经验和优势,中方愿与英方加强相关领域的合作,希望多听取英国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英国专家感谢傅莹的介绍,简介了各自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伦敦学院大学作为世界最优秀的十所大学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和学术资源:
一是大学拥有多个与气候变化有关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系所,有关专家能够跨学科交叉协作,有关研究已拓展到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城市规划及气候经济学等新兴领域。
二是1998年即成立的二氧化碳技术中心,在清洁煤气化、生物体及废物气化、生物燃料、混和动力系统、碳捕存和运输等领域的研发取得长足进展,一些研发已居全英乃至全球领先水平。
三是有关研发得到了工业企业的支持,并与一系列企业开展互利协作,学术成果能够迅速运用于现实生活。
英国专家们表示,伦敦大学学院目前有1837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大多在理工专业深造,许多人未来可能投身节能环保相关行业,成为中英相关合作的中坚力量。包括伦敦大学学院在内的英国高校和英国石油公司等大型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方同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东滩生态城建设等一批节能环保合作项目。有关合作非常尊重各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注意加强技术专家与行政计划官员间的协调,强调深化与基层的联系,让普通民众受益。
傅莹表示,中国政府和民众充分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如何去做和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国际上有不少环保技术很先进,但成本过高,结果会消耗更多的能源,希望了解专家们对此的看法。
专家们充分肯定中方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积极努力。表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有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循环资源、碳捕存等,但目前各项技术都还不成熟,也不可能是万能和完美的,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以碳捕存技术为例,二氧化碳的捕存花费肯定要比排放的费用大得多,可行途径是通过碳交易市场的制度约束及公平买卖取得利益平衡点。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更需要商业化和实用化的技术和工艺。在北京胡同改造兼顾节能环保与保护历史文化的作法就很值得推荐。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很多教训,不少城市规划是失败的,中国可以引以为鉴,走出一条新路。
傅莹感谢英国专家的介绍,表示中国将于今年3月底举办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并计划于明年举办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科技大会,旨在扎实推进南北技术合作,积极促进技术的实用化和商业化。英国专家表示中方有关倡议和努力非常有价值,对此很感兴趣并希望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