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22日,美国总统布什对非洲五国(贝宁、坦桑尼亚、卢旺达、加纳与利比里亚)进行了“告别式访问”。对布什个人来说,再度访非多少属于“邀功之旅”。但对美国来说,布什二度访非则是其加紧渗透非洲的继续,再次凸显了非洲版图对美国反恐与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布什任内的最后访非,显示了美国采取“多管齐下”措施抢滩非洲的现实。
过去几年来,围绕非洲政局、能源、反恐等问题,西方大国之间早就暗中展开“群雄逐鹿”,美国也始终掌握着非洲军事存在与能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从美国对非洲政策的角度看,布什的外交访问坚持了美国一贯的“大棒+橄榄枝”式的非洲策略。
2月21日,布什与利比里亚人跳起非洲传统舞蹈。
2月16日,贝宁儿童欢迎布什访问。
1 外交辟路:加大对非“外交攻势”
如今,现代外交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政府首脑外交地位的提高,首脑和高官成为公共外交的先行者。时隔5年后,布什任内重返非洲,“精选”了自己从未踏过的五个国家:贝宁、坦桑尼亚、卢旺达、加纳和利比里亚,以此表明美国对非洲援助的显著成效,希望以此感染其他非洲国家今后进一步“靠近”美国。
自“9·11”发生以来,布什一改过去“非洲不在美国战略利益范围内”的看法,将非洲作为美全球战略的一个支撑点,逐渐加大了对非洲的“外交攻势”。自2002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及其他高官先后访非,美国负责能源的官员更是频频造访非洲。通过执行“泛撒哈拉计划”,美国政府要员频繁造访非洲,已经把“外交攻势”延伸到了非洲腹地。
从美国历史上看,最早到访非洲的是卡特总统,他访问过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接下来是克林顿总统。布什的两次访非(首次在2003年7月)、到访10国的做法,多少有些仿效当年的克林顿——两次访非、也是到访10国,起码从访问次数与数量上不“落后”于克林顿。但与当年克林顿侧重贸易、民众夹道欢迎不同,布什的两次到访掺杂了多重目的,让到访国都深感警觉。但无论如何,从克林顿到布什,都看到了非洲的作用与影响。
2 军力布局:构建反恐与能源链
除了展示政绩外,布什这次访非还有一个最核心的目的:为美军非洲司令部选址而来。该计划于2006年出台,美国去年一直忙于与非洲各国沟通,希望找到非洲司令部的本土选址。
从美国“世界警察”的全球布局看,去年10月批准成立的非洲司令部,是继大西洋、欧洲、太平洋、南方和中央五大司令部之后的第六大司令部,目前暂时“挂靠”于德国的军事基地,布什一直想把非洲司令部总部迁往非洲本地。从目前看,包括利比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重要国家都表示反对,只有利比里亚公开表示愿意提供选址用地。20日,在加纳访问的布什表示,美国不考虑在非洲大陆新建军事基地,可考虑设立“办事处”,这似乎意味着非洲司令部的选址计划受挫,布什唯一值得“邀功”的亮点也失去了,非洲司令部可能仍要“挂靠”在其他基地。
虽然布什表态“不在非洲建新军事基地”,但非洲司令部的运转显然不会停止,更何况还有言语暧昧的“设办事处”提法。借助非洲司令部,美军可进一步强化与非洲国家的反恐合作,通过增加军事援助、增派军事人员、反恐联合训练,严防恐怖组织在非洲重新建新基地。同样重要的是,借助美军非洲司令部,美国可用军事手段为美国石油公司“保驾护航”,确保非洲能源供应线畅通,最终还能全面介入非洲事务,可谓是“一举多得”。 3 经济援助:拉拢非洲的“诱饵”
如果说政要外交是强化与非洲“情感”交流的话,那么美国逐步加大对非洲的援助,则是拉拢对美国具有战略性国家的具体物质“诱饵”。从布什这次访问看,不管是西非的贝宁、加纳和利比里亚,还是东非的卢旺达、坦桑尼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接受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都是美国“精心挑选”出来的受援国。
2004年5月,美国从63个候选国中选定16个,作为首批有资格从“千年挑战账户”计划中申请援助的国家,其中就包括这次布什访问的贝宁与加纳两国。布什的这次来访,可以说是验收援助成果,并显示自己外交政策的成功。
但分析人士质疑,上述5国都在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列,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生活贫穷,因此根本算不上成功。
2007年3月《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布什政府自上台以来,已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增加了2倍,布什还计划到2010年把对非洲援助增加至每年90亿美元。不难看出,美国对非洲援助是越来越重视。
4 油气投资:能源是“重中之重”
与经济援助相配套的是,美国将非洲主要产油国列为美非经贸关系的重点国家,不断扩大对油气产业的投资。随着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深海采油成本的下降,美国对在非洲发现和开采新油田的信心日益提高。美国石油资本除进入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以外,也源源不断地涌入赤道几内亚、贝宁、刚果(布)、喀麦隆、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为了抢占非洲的石油资源,达到控制非洲能源的目的,美国不断加大对非洲油气工业的投资。目前,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加蓬、刚果(布)等国的油气资源,已经基本上被美国公司掌握。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已分别成为美国第5和第7大石油供应国。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耗资37亿美元,在西非地区铺设了一条长1000多公里的输油管道,将乍得石油输往喀麦隆的大西洋沿岸。
从能源供应看,美国从非洲进口的原油在其进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997年的7%上升到2006年的17%(到2015年将上升至25%),这是非洲21年来首次超过中东地区能源进口总量,非洲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地。
5 树立样板:渗透“美式价值观”
自克林顿政府时期以来,美国对非洲的重视表面上虽然更多表现为援助,但将援助与“美式民主”挂钩更是潜在的政治条件。在美国看来“你不搞多党民主,我就不给你钱”,这等于是强行推销“美式价值观”这套东西。尽管美国把民主说成是救世济人的“良药”,但非洲“民主化”没有带给非洲福音。相反,“民主化”浪潮摧毁了非洲原本政治框架,却没有构建出适合非洲的新政治稳定架构。由于部族、宗教和地区矛盾根深蒂固,错综复杂。“民主化”浪潮使很多非洲国家党派林立,部落冲突不断,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甚至内战不止。
自去年12月开始,肯尼亚总统大选持续引发骚乱,引发政局动荡,危机随后出现美国干预的身影。正在非洲访问的布什17日呼吁称:支持反对派参与分权;19日国务卿赖斯抵达肯尼亚,称只有分权才能解决肯尼亚的政治危机。从局势最新发展看,肯尼亚政局越来越像中东欧前几年的“颜色革命”,掺杂了美国借助肯尼亚反对派渗透“美式民主”的企图,堪称非洲版“颜色革命”的首次尝试。同样,贝宁作为首批加入“千年挑战账户计划”的受惠国,在布什看来可作为非洲的“样板”,因为贝宁通过加入援助计划,各方面都很稳定,经济发展也不错。
非洲版图上演“多国演义”
过去几年来,围绕非洲政局、能源、反恐等问题,大国之间早就暗中展开“群雄逐鹿”。原本被遗忘的非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抢滩非洲,赢得夺取非洲能源的主动权。
美法:争夺非洲日趋激烈
二战前,法国在非洲有21块殖民地,这些地区先后独立,但由于历史原因,法国与非洲国家有着特殊关系。对法国来说,非洲是法国传统的势力范围。在经济上,非洲有数十个国家流通法郎;在政治上,法国每两年会有一次世界法语国家首脑会议,轮流在巴黎与非洲召开;在军事上,法国是西方国家在非洲驻军最多的(在非洲有6个常设军事基地,驻军有8000多人),曾多次对非洲进行过军事干预,号称“非洲宪兵”。可以说,非洲一直是法国外交的重点领域。
从密特朗时代的“干预政策”,到希拉克的“非干涉主义”,再到现任总统萨科齐的“地中海联盟”构想,都显示了法国对非洲的重视。有人甚至这样形容法国与法语非洲国家的依存关系:没有非洲,法国是一部没有汽油的汽车;没有法国,非洲是一部没有司机的汽车。对于近年来美国以各种借口渗透非洲的做法,法国感到非常不满,法国曾对美军移驻非洲、非洲本土军演等做法表示过强烈抗议。随着美军非洲司令部的成立,美法两国在非洲的争夺将更为明显。
英国:借英联邦拓展影响
对非洲来说,英国也是对非洲影响最大的国家,英国在非洲殖民地的版图一度占据非洲大陆面积的一半以上。面对美法在非洲大陆的明争暗斗,英国藏锋隐锐,韬光养晦。一方面通过欧盟协调同法国的对非政策,参加法国发起的非洲维持和平行动;另一方面对美国在非洲的新攻势策应,巧妙地游弋于美法之间。
多年来,英国一直以英联邦为纽带巩固和扩大其在非洲的传统影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包括南非、津巴布韦、肯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都是英联邦成员。尽管英联邦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松散的多边组织,但英国把它作为实施其对外政策的工具,维系着英国与非洲的密切联系。
俄罗斯:从争霸趋向于务实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重振大国雄风,逐步恢复和扩大俄在非洲的影响力。早在2006年,普京先后两次访问过非洲,拉开了重拾非洲的“布局”。
前苏联时期,俄罗斯对非洲的经济、军事援助主要有意识形态和全球争霸的考虑,但如今的俄罗斯对非外交政策也已做了很大调整,与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协调能源是俄外交政策的最务实考虑。两年前普京的两次非洲之行,同样看到了非洲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此,英国媒体曾评论称,俄罗斯“就是为了进一步敲开非洲资源的大门”。对于美军创建非洲司令部,俄罗斯曾表态称,美国在非洲寻求军事存在是“帝国主义的行径”。
日本:不断加大对非援助
新年伊始,日本对非洲发动了新一轮“外交攻势”。今年5月,非洲开发会议将在日本横滨召开。早在1月,日本自民党就制定了援助非洲的建议,认为非洲开发会议是日本继续援助非洲的最佳机会,今后5年日本向非洲提供的官方援助增加到目前的3倍。
日本如此重视非洲,是因为日本是严重依赖石油和原材料进口的国家,日本充分认识到资源丰富的非洲对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非洲的资助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成为非洲最大的捐助国,争夺在非洲的发言权。除了传统的能源战略之外,日本也意识到了要想成为“政治大国”,非洲的支持必不可少。2005年,日本在“争常”关键时刻才想起了非洲,并开展声势浩大的“外交攻势”,但因缺乏根基,未能奏效。可以说,非洲是日本实现“大国梦”的重要战略依托之一,强化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对日本具有决定性作用。
中国:中非友谊他国羡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非洲发展经贸往来、能源开发与政治关系,近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6年1月,中国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发表的首份面向一个洲域的政策文件,是中国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篇章。随后,中非聚首北京、中非领导人互访也达到高潮。中非传统的深厚友谊,成为中非关系稳固发展的坚实基础。对此,西方媒体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非洲的影响正在持续上升,将给西方与美国带来压力,中国给非洲带来了“一种新选择”。西方专家指出,中国的非洲政策或许能为非洲带来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作者: 毛玉西)
布什“告别式访非” 核心议题悬而未决
22日结束利比里亚之旅的布什,最终“终结”了全球媒体对布什的美好期待——此前,美国主流媒体纷纷猜测,布什的这次非洲之行,会敲定非洲司令部的本土选址,从而为自己即将结束的任期添加上一笔“丰硕遗产”。而实际看来,布什任内的最后访非,最终换得了一个“徒有虚名”的结局。
口念扶贫、树立样板、情系非洲司令部选址、争夺非洲能源、构建反恐本营,都是布什访非考虑到的“多重目的”。只不过,口念扶贫是表面文章,而在其他的众多目的中,美军非洲司令部选址是布什迫切希望达成,也是他面对的最现实的核心议题。在经历了去年一年的试探后,布什显然意识到了非洲国家反对在非洲本土设址声音的强大——在很多非洲国家看来,借助新的军事基地,美国不可避免地会干涉非洲国家内政;非洲司令部的建立,有可能把国际恐怖活动进一步引向非洲大陆。所以,布什显然不能强行为之,只有宣布“不准备在非洲建新军事基地”,总部继续留在德国的美军基地办公。布什还解释称,建立非洲司令部是为了帮助非洲维和、打击走私和反恐作战等领域的能力。
布什热衷推动美军设非洲司令部的真实目的是,保证非洲几内亚湾这条美国的“新的石油生命线”。看来,美国借助海外驻军保证石油和天然气源头不被切断的传统做法,已开始在非洲版图重演。(毛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