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社发 王云龙 摄
六月八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向健谈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面对记者有关油价的提问的回答仅寥寥数语。而在国务院新闻办不远处的地坛加油站里,价格牌上频繁更换的红色标签正让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心惊肉跳。
在五月底中国宣布近两年幅度最大一次的成品油调价之后,北京这座一向以拥堵著称的城市里,开始扩散“以步代车”的集体情绪。那些习惯边开车边听着CD的有车族有的已经跻身为地铁里的IPOD一族。
油价上涨声中,城市诸多角落里计划加入有车族的发烧友们开始不约而同搁置自己的购车计划,而一则则卖车消息则通过城市电波反复传送到人群中间。在高油价时代,甚至集贸市场里的水果蔬菜价格,也会随着运输费用的上扬而逼近人们的心里底线。
几乎所有人都会肯定五月底的油价上涨并非最后一次。尽管官方对年初炒得沸沸扬扬的成品油定价新方案的态度低调谨慎,但从今年的两次油价调整中,我们依然可以读出价格涨伏起伏之间的“潜台词”。
三月下旬的调价幅度依然延续去年风格,属于温和上涨。而与以往有所区别的是,与涨价消息同时进入公众关注视野的是一条“利好”讯息——中国将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
这个被视为改变“就价论价”的组合式调价无疑是个积极开始,自调价之日起,官方对石油开采企业销售国产原油征收特别收益金的做法亦值得舆论肯定。不过,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此次温和调价并未平衡各方利益,停留在渐进式改良层面上的油价改革依然承受着大幅调价的压力。
于是,我们看到了五月底油价每吨调高五百元人民币的一幕,在今年年底WTO后过渡期大限到来之际,“小步快走”似乎已成中国与国际油价接轨的最优过渡选项。
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二00六年年底前,成品油批发权就要对内资和外资企业放开,而如果届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低于国际市场,将可能导致石油外流。
接下来的命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国必须理顺国内外成品油价差,推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走上正轨。
今年的两次调价加之去年的六次调价使官方“潜台词”所传递的信号更为清晰:中国正试图通过“先价格接轨”,再谋“市场化改革”的方式,以频繁出招“化被动为主动”,抢在后过渡期结束前铺路完毕。
没有人会否认,高油价对于中国来说是把双刃剑。在中国的油价上演“多级跳”之后,此间媒体已抛出言之凿凿的结论:中国正为高油价做出改变,而这种改变正通过能源价格的杠杆效应愈发显现。
现如今,“少开一天车”已成了中国城市越来越多的“以步代车”实践者值得骄傲的集体措辞。人们惊喜的发现,在高油价时代,不摸方向盘和不按喇叭的生活正以“环保”的名义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