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是“水立方”内观众座椅附近设计巧妙的空调通气孔。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
|
过去的北京熊猫环岛现如今已改成农历广场,据工作人员称预计在七月中旬对外开放。图为正在施工的农历广场。本报记者许之丰摄
|
|
这是“水立方”观众入口处附近的直接饮用水装置。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这两天,北京市园林科研所里,工作人员们精心栽种的各色花卉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花香四溢……随着各种景观和生态花卉将在本月18日陆续进入奥运场馆、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城市重点景观区等,大量的奥运花卉将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增色添彩,成为北京奥运会大力推进“绿色奥运”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随着现代奥运会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体育运动的广泛性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不懈的追求。 作为北京奥运会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绿色奥运”一直是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为了兑现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向全世界作出的“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北京在几年来的筹备工作中一直坚持奥运筹备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把绿色奥运理念渗透到奥运会筹办的各个环节中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其正式对外发布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环境审查报告》中所提到的:“根据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初步环境评估显示,此次奥运会符合绿色奥运会的标准。北京正在履行其环境方面的承诺。”践行“绿色奥运”注重细节建设
随着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将体育与环境保护联系在一起。199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机构———体育和环境委员会。1999年10月,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确定“环境”作为现代奥林匹克三大支柱之一的理念和内涵。
秉承着这一理念,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郑重承诺:“2008年北京的环境质量完全能够达到举办奥运会的要求。”用体育的力量促进环境保护,借筹备和举办奥运会之机,促进举办奥运会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向国际奥委会作了7项承诺———2008年奥运会时,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山区达到70%,城市绿化率达到4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奥运会比赛要求,全市形成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城市、平原、山区),“五河十路”两侧形成2.3万公顷绿化隔离带,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全市面积的8%。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这些指标已经全部实现。
在建设“绿色奥运”的过程中,注重细节一直是工作重点。例如在节能方面,北京在新建和改建奥运场馆的过程中,执行了120多项节能措施,使所有的比赛场馆在运行时可节能50%;包括奥运村和媒体村等在内的居住设施可节能65%;与此同时,北京已经建成了60多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7万吨。
诸如此类的细节建设还有很多———奥运会期间,北京禁止土方挖掘、水泥搅拌和混凝土浇筑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严格控制用挥发性材料进行的室内装修;全市所有超市和农贸市场从6月1日起将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塑料袋……
除了北京,作为奥运会分赛区的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城市在推进建设“绿色奥运”的过程中也注重细节———青岛奥帆中心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源热泵应用示范工程,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风能和太阳能路灯、中水回用系统等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为了保障奥运花卉的使用,天津早在去年10月就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花卉“上街”试验,为“奥运花卉”在今年8月绽放提供参考和借鉴;秦皇岛大力推进北戴河湿地恢复工程,确保奥运会足球比赛在绿色清新的环境中进行……高新科技助力“绿色奥运”
从6月10日开始,进出北京地铁的人们会发现,一排排崭新整齐的自动售票机和刷卡机取代了此前的人工服务,标志着北京地铁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提倡市民选择方便快捷的轨道等公共交通,一直是北京在推行“绿色奥运”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北京奥运会全面推进“绿色奥运”的工作中,高新科技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高效的自助乘车系统的出现,正是高新科技助力“绿色奥运”建设的体现。
在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中,一大批高新科技“大显身手”。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再生水热泵冷热源系统、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等一批开创性新能源项目的建成,69项能源新技术的应用,为奥运能源保障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从北京市的层面推动整个城市向“绿色奥运”目标迈进,北京奥组委还通过各种赞助和采购协议,从企业层面推动了绿色奥运工作。早在去年7月,北京奥组委就专门成立了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环境小组,促进赞助商在赞助奥运会的过程中提供环保产品、技术和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们纷纷拿出最先进的技术,展示各自在环保方面的最新成果。
作为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值得期待。但与此同时,信息系统的长期使用成本也引起了各方关注。为此,北京奥组委在信息系统规划初期,从数据中心、终端系统到外设系统,都尽量选择具有节能环保特征的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使得北京奥运会的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更加节能环保。
据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在150多项高新科技的助力下,奥运会时,场馆间交通将实现零排放,绿色能源占整个场馆能源供应的26%,节能达到60%~70%,雨水实现了80%的收集和利用、中水回用更是实现100%……奥运会成为北京环保建设新机遇
日前,一项由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志愿者协会等共同发起的“志愿节能”接力活动,引起了北京市民的广泛关注。据介绍,这项活动开始后,将在每月组织开展环保节能示范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开展节电和节约用纸等活动,加入“志愿节能联盟”,亲身践行“绿色奥运”。
通过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正在努力实现着举办一届成功的“绿色奥运”的目标。而通过承办和宣传绿色奥运,包括广大北京市民在内的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奥运筹办成了宣传环保的最佳平台,也成为推进环保建设的良好机遇。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宣传“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组委专门组建了环保宣讲团进行宣讲,现场听众人数达到了几十万人。绿化、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节约用水、节约资源等环保常识,已经在普通民众中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我们看到,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正在成为“绿色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为例,据了解,用再生纸取代木浆纸的环保行动正在全市18个区县的1150所小学的83万名学生中展开;越来越多的居民社区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节能灯、节水龙头、无氟电器等已经进入到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建设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企业、绿色旅游和绿色家庭的倡议正得到各行各业的热烈响应……正如北京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负责人对媒体表示:“环保在中国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是为了申奥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它已是公民的内心渴求和自觉行动。”北京奥组委工程和环境部副部长余小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我相信环保意识会在全国人民心中真正地建立起来。北京奥运是一个宣传环保的平台,我们要让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全世界的天更蓝、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