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理念、思路和最新进展,为中国能源立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提供借鉴,应英国驻华大使馆邀请,原国家能源办组团于2008年4月7日-12日对英国进行了访问和考察。
一、低碳发展的理念、设想与示范
“低碳”意味着低能耗、低污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1、“一个地球生活”理念
“一个地球生活”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共同发起的,旨在让可持续的居住方式在全世界内变得易行、有吸引力,从而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世界。
社区开发建造时需遵守10项原则(1.零碳;2.零废弃物;3.可持续性交通;4.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5.本地食品;6.水低耗;7.动物和植物保护;8.文化遗产保护;9.公平贸易;10.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障社区在达到可持续性的环保要求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愉快的生活工作环境。按照计划,到2009年全球至少会在欧洲的英国和葡萄牙、亚洲的中国、非洲的南非、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的5个国家建立“一个地球生活”社区。
2、低碳经济区设想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环境和发展项目组向代表团提出了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区设想。
研究所认为低碳发展势在必行,项目组由中国80年代初建立经济特区受到启发,认为中国的决策者可以考虑建立“低碳经济区”。就像经济特区作为市场经济的实验室一样,低碳经济区可以成为未来大规模低碳经济发展转型的试验基地。低碳经济区可以吸引大量国外投资;随着规模扩大,经济和环境效应日益显现,还将增强关键技术和经验的出口;低碳经济区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中心,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必要技术融合起来。
3、贝丁顿生态示范项目
贝丁顿零(化石)能耗生态社区始建于2002年,位于伦敦南郊,是首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零能耗”社区,现已成为英国首个完整的生态村。该项目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社区中,切实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主要措施有:以生物质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实现集中供暖;通过屋顶铺设光伏板为电动汽车充电;增加南向窗门玻璃面积,减少北向玻璃面积;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
与同类居住区相比,该生态社区住户的采暖能耗降低了88%,用电量减少25%,用水量只相当于英国平均用水量的50%,而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降低。此项工作表明“一个地球生活”是可行的,在伦敦贝丁顿社区的一些居民已经生活在“一个地球”的水平。
二、全方位的推进与倡导
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气候变化特命大使艾士诚谈到:向低碳前进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也是经济繁荣的机会。为促进低碳发展,证明低碳与经济发展是可共存的,英国政府积极开发各种政策工具和落实各项措施。
1、立法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2007年3年通过《气候变化法案》(草案),法案要求到2050年减少碳排放达到60%(与1990年相比),这也显示出英国政府治理气候变化的决心。草案为英国政府推动低碳经济、评估政府政策是否能促成全球达成的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的目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2、积极应用政策工具
在家庭领域,政府提出到2016年所有新建住宅全面实现零碳排放。环境、食品与乡村事务部设立了碳信托基金,提供节能服务和贷款等;其次是家用电器采用欧盟标准,运用降低增值税等财政工具,制定燃料贫困补助措施;第三是为居民提供信息和建议,如设立节能信托基金,负责提供绿色住房服务、建立能源标识、建筑节能绩效证书制度等措施。
在企业领域,英国政府规定20兆瓦以上的机组都要加入到碳排放交易系统;第二,设立“碳信托”基金,负责提供碳管理、能源审计和贷款(对中小型企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服务,安装智能计量表,建立建筑能效证书制度;第三,引入财政激励,推出了“气候变化税”,和重工业能源用户签订自愿协议,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新的投资实现较低的排放,就不需要支付全税,最高可免税80%。
3、积极倡导碳捕获与埋存(CCS)技术
2005年英国率先建立了3500万英镑小型示范基金,制定了《减碳技术战略》,在2007年预算中宣布将支持建立第一个CCS技术的大规模示范项目。2007年5月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更是确定了计划的细节,宣布开展一项竞赛。英国政府为这场CCS竞赛计划设定的目标是2014年实现大约90%的捕获和埋存比例。根据该计划,英国政府对CCS示范项目的成本资助可以达到100%(不包括电厂建设成本)。
4、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伯明翰规划发展署为我们介绍了该城市的气候变化战略,其目标是成为一个“后碳时代城市”,包括到2026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人均排放从6.6吨下降到2.8吨;绿色改革——引领低碳革命,鼓励创新。
伯明翰计划在今年6月5号发布《气候变化战略》,并举办第一届国家气候变化节(5月31日-6月8日),理解和重视在目前和今后每天的生活质量中环境建设扮演的角色,提高公众意识和接受度,告诉大家未来需要我们做什么。这与英国政府实施名为“对二氧化碳采取行动”的宣传计划、发布碳排放计算标准、为人们提供计算碳足迹的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三、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几点认识
胡锦涛主席在去年9月8日,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专门就各国联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四点建议,即坚持联合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公约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其中提到四个“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这是我国政府实现科学发展、低碳发展的强烈政治意愿。能源高价、供应不稳、进口依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经把人们的新思路引向一个低碳的未来。英国近年的努力使我们认识到:
1、低碳发展需要创新与实践的结合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既要大胆设想,又需小心求证,做到知行结合。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英国在这方面无疑走在了国际前列,其理念是超前的,设想也是大胆的,如“一个地球生活”、设立低碳经济区。英国政府也积极企业支持建设各种示范项目,推动先进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如贝丁顿生态社区;英国不论是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还是企业到家庭各个领域,都能见到有所行动。但同时英国政府又不盲目冒进,其《气候变化法案》草案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广泛的民众审议,CCS示范项目也是酝酿多时,既勇于创新又不脱离实际。
2、实现低碳发展,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希望碳排放的自动减少和实现低碳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实现低碳经济、节能降耗,无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环境,还是技术发展,都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以低碳技术为例(如CCS技术),因为不能确定需多久才能取得真正的技术突破,从而拥有普遍的商业价值,要保证低碳技术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投资,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是实现国家整体低碳发展的保障。伯明翰将发布第一个城市气候变化战略和举办气候变化节日,无疑是对中央政府的积极相应和大力支持,其在2026年就实现减排60%的雄心壮志更是超过英国总体目标,如果伯明翰的目标能实现,如果英国其他地方都向伯明翰学习,英国就完全有可能实现低碳发展。
3、低碳发展将是国际合作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对全球性的发展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共同解决世界性难题,这包括政治协商、科学研究合作、技术合作、市场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首相特别顾问雅各布先生在会见代表团时表示,英国与中国面临共同的挑战,对两国的能源政策、整体政策都是挑战。英国希望有一个国际协议,所有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能共同采取行动,这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战略中的重要一步。中英双方紧密的经济联系为在能源与气候安全领域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国能理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愿意开展各层面、各方面的合作。
(二)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建设“生态文明”,能源领域工作者责无旁贷。实现能源的“生态文明”是推动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石。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是实现“能源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为此就我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宣传低碳理念
以高效、洁净、低碳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已经向我们走来,政府必须起到正确的引导、宣传作用,使每个行业、每个公民都了解和重视。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我国应在政府层面上做出战略决策,利用全球化的巨大动力,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作为今后能源发展的重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维护能源安全,确保人类持续发展。能源工作者要带头做“低碳经济”的积极宣传者和忠实践行者,将低碳理念贯彻到能源各行各业的工作中。
2、尽早着手项目示范
能源科技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能源发展需要科技先行,要早谋划、早安排,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当前要瞄准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工作。首先要着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先进核电技术,推动核电的安全、健康、快速发展;其次要着力加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的研发,全面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研发和有序发展;再次要着力抓好IGCC和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发展工作,建立煤炭资源的科学利用体系;第四要着力推动天然气综合利用,提高天然气这一低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发挥其在确保能源安全中应有的作用。
3、积极加强与英合作
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加强与英国在低碳能源技术和碳捕获与埋存技术方面的交流合作。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术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个新的课题,当前正在推动示范和制定标准及规则,为了争取我们的话语权,应采取积极态度,主动参与。同时我们有广阔的市场,应欢迎并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到中国来,共同示范,共享成果,争取双赢,为我国能源技术发展开创新的道路创造条件。
相关概念解释
1、碳足迹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
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目前有许多网站提供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2、碳预算
碳预算概念是由《京都议定书》策划人员首创的。碳预算类似于财政预算。财政预算必须实现财政支出与资源之间的平衡,碳预算也必须实现温室气体与生态能力之间的平衡。但是碳预算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内进行。因为温室气体存量不断增加的排放具有累积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确定一个跨度为几十年而非几年的支出框架。
碳预算旨在确定生态可持续性的界限。我们的碳预算目标只有一个:将全球平均温度增长(与工业化前水平相比)控制在2℃以内。制定这一目标是气候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3、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由加拿大里斯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基于两个简单的事实:1、我们可以保留大部分消费的资源以及大部分产生的废弃物;2、这些资源以及废弃物大部分都可以转换成可提供这些功能的生物生产性土地。
通过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非常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某一地区、某一城市乃至某一国家的人们,为了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可生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直观的理论,有利于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式,从而对目前的全球生态问题有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