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能源合作应尽量减少贸易壁垒,在贸易法律法规上,相对于传统能源,对新能源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给予新能源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主席开启欧洲多国访问,备受世人关注。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多个国家签署了涉及航空、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大量合作协议,中欧未来经贸合作发展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点之一,发展迅速。此次习主席访欧,中国与欧洲多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继续加深,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例如,法国道达尔集团与中方签署了继续提供液化天然气协议、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署了加强核能合作的协议。中国与荷兰、德国等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新领域达成了合作共识。在自由贸易前提下,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将成为中欧未来能源合作的重点。
近年来中欧能源合作之路并不平坦。以光伏“双反”为代表的中欧能源贸易摩擦频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国际上将新能源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战略性地发展新能源,意味着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传统贸易战的结果是摩擦国家“双输”,而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看,新能源产业摩擦国家可能因贸易战而无法兼顾技术进步和发展,甚至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停滞,因此,新能源贸易战可能导致“三输”,包括贸易摩擦的双方,加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因此,中欧能源合作应尽量减少贸易壁垒,在贸易法律法规上,相对于传统能源,对新能源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给予新能源产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如果中欧双方能够对能源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共识,互相为对方尽可能提供良好的贸易环境,未来中欧能源合作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欧未来能源合作又将在哪些方面展开?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减少贸易摩擦,加强新能源合作。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在太阳能、气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而中国拥有全球清洁能源最大的市场,并且整体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双方的合作是各取所长。近年来,我国能源企业与欧洲各国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研发方面的交流合作项目不断增多,欧洲国家向中国市场提供清洁能源技术和新能源设备市场,而中国除了向欧洲国家提供新能源设备,还可以弥补本国新能源技术的不足,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
第二,节能环保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中国面临着紧迫而棘手的雾霾治理,急需大气污染治理先进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而欧洲国家也经历过雾霾治理,在这一领域拥有整体治理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合作可以使中国吸取欧洲在改善环境、完成产业结构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而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今后几年中国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第三,继续推进中欧核电合作。中国核电近5年来核电规模和全产业链的开发制造能力方面有了跨越式提升,目前全球近1/4的核电新机组建设由中国承担。除了国内大规模的核电建设,中国核电装备也处于“走出去”的关键时期,需要依托工程项目来支撑核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与人才队伍培育。历史上看,中国核电的跨越式发展与中法核电的良好合作分不开,中法核电合作已经从最初的师徒关系走向了对等的战略合作关系。今后,中法核电企业的多元化合作,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中法核电合作的战略联盟可以增加两国核电项目开发建设实力,在国际核电项目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立足中国市场,共同开发第三方核电市场。
应对气候变暖的挑战,中国与欧洲国家需要增进理解、广泛开展能源合作。当前,中国在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方面的诉求日益强烈,尤其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支持,这将会成为未来中欧能源合作的重点。同时,在核电等传统能源合作领域,中欧需要拓展更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促进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