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的油价波动对资源国、进口国的能源政策都会产生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石油市场真正生产的都是高成本的油气田,保留剩余产能的都是低成本的油气田。在每一轮油价大跌之后,高成本的油气田并不会退出市场。原因在于,高成本的油气田主要是分布在非欧佩克产油国,或者分布在消费国。国际石油市场是统一的市场,但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其石油市场都是单独的、相对封闭的市场。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很多政策手段去应对国际油价变化,及其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冲击。这些政策采用的结果,就造成了一旦产能形成,不管产品成本多高也不可能退出的局面。如果欧佩克降价,受到更大威胁的是潜在进入者的利益。政府有可能对产业发展进行补贴,而替代性的能源产品,包括煤制油、生物质燃料等的经济性在低油价下都需要重新评估。
从宏观角度来说,在油价变化背后,无论是资源国、消费国都在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这是持续不断的博弈过程,最终会对油价走势造成较大影响。对油价的分析,真正有意义的是分析6~8年之内的油价。如果时间过长,所有的供需关系、替代产品都在发生变化。之所以上限定在8年,是因为从20世纪70年代到目前,所有的耗油设备的更新周期平均是6~8年。油价变化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但是起作用是需要时间的,不能一蹴而就。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原油期货交易,原油市场的定价就不再单纯地是实物分配,而是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因素参与其中,对市场的冲击比较大。长期来看油价反映的是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但就短期来说,特别是就某几个交易日,甚至是某几周、某几个月的情况来说,油价变化并不一定完全反映了基本面。
此轮油价下跌,对新能源、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从长期来看,要想使我国国内油价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的话,一定要有一个制衡的力量,这个制衡的力量只能是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对中国来说,短期内哪怕是国际油价继续回落,我们还是要设定一个门槛,使得国内的价格水平保持基本稳定。这样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