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月10日刊发的《里程碑:我国人均装机达1千瓦》的报道,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业内专业人士的热烈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拉动了电力工业以超过前20年平均发展速度,高速增长,阔步前行。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历史性达到1千瓦,人均年用电量实现4038千瓦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成就辉煌,振奋人心。
而在电力人欢欣鼓舞之余,也深知未来使命任重道远。今后,电力人仍需理性思考、统筹规划、科学判断,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2千瓦的目标必将未来可期。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专职顾问姜绍俊:预计203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将达到8000~9000千瓦时
他认为,人均1千瓦,是当年能源部黄毅诚部长提出的中长期目标,那时我国的总装机容量刚刚从1亿千瓦向2亿千瓦过渡,25年后人均达到1千瓦,实现了平均速度达到10%的增长,与这一时段GDP的増速相当,电力弹性系数为1,在情理之中。相比之下,他更看重人均用电量的增长,我国目前的水平是4038千瓦时,而欧洲发达国家大约为5000~9000千瓦时,美国在13000千瓦时,尚有一定差距。他预计我国在2030年人均用电量将达到8000~9000千瓦时,到那时应该是同一数量级。
河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刘跃新: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电气化
他认为,人均1千瓦的装机、近5000千瓦时用电量,是重要的电气化指标,标志着我国人均用电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他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力供应可望达到人均1.5千瓦左右,达到韩国、西欧大陆国家的目前水平;到2030年,我国电力供应将达到人均1万千瓦时用电量、2千瓦装机,之后将达到饱和,实现全面的电气化。但是,他同时表示,电气化的现代化水平还应参照人均用电量,毕竟人均装机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的相关性更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我国人均装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他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较少,对全部发电设备容量的贡献小,“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会大幅度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余春平:电力发展水平还需多个指标组合反映
他认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人均装机水平将不能全面衡量电力发展水平,而应是多个指标的组合反映,如人均用电量、单位GDP能耗、清洁能源占比等。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张粒子:未来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很难预测
她认为,“十三五”末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会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很难预测,因为发电装机容量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由需求来决定。而“十三五”期间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太多,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是否能达到预期,电力市场化程度,需求响应情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发展情况等等。如果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储能设备的经济性不能大幅度提高,盲目发展会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并给电力用户增加电费负担。更重要的是,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的大国,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和智慧,生活方式更顺应 自然、有助于环保和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认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以及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而不应该盲目地学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对比人均装机容量。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院长黄俊辉: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的提高,人均装机容量这个指标,可能换为人均发电量或者用电量这两个指标,更加科学
他认为,人均1千瓦装机的含义,一是未来的发展还是有空间的,二是对于发展到什么水平是一个拐点。他认为到1.5~2千瓦估计就可能不会再往下发展,因为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同时要考虑节能减排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他认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如果再继续增加的话,人均装机容量可能就不能再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可再生能源和常规的火电、核电等利用小时数比较高的发电形式不是一个概念,风电设备的利用率跟火电设备的利用率尚有很大差距,所以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的提高,人均装机容量这个指标,可能换为人均发电量或者用电量这两个指标,这样更加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