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周三指出,资本市场泡沫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甜蜜”成本,实体经济融资难与金融市场“不差钱”的反差来自于政策导向的转变。中国货币宽松可以说已让金融市场落入流动性陷阱,需注意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整引致的市场风险。
他在光大政策中期投资策略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基建地产投资已出现改善的迹象,经济增长在今年下半年会处在一个逐步触底并复苏的过程。一旦经济启动,有望逆转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
“当经济下滑的风险下降之后,货币政策就很有可能在边际下做些调整。当然我们并不预期下半年会加息或者说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像短端利率,比如七天和隔夜利率水平往上涨一两个百分点,这是很有可能的。”他说。
以去年七月份为例,他指出,在去年二季度经济复苏到7.5%之后,央行即在七月份进行了小幅的货币紧缩,引致金融市场长短端利率均出现上扬。
基于中国经济转型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大逻辑,徐高对资本市场前景持乐观看法。但他亦强调,下半年除了继续乐观地看待资本市场发展以外,还需要更多地关注风险,而这个风险的把控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变化。
“如果宏观经济仍然处在一个低迷的状况,那么相对来说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宽松的概率就会大,资本市场继续高歌猛进的概率就会大。反过来,如果说经济增长有比较明显的好转,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关注货币政策小幅收紧的风险,以及市场可能出现调整的风险。”他表示。
经济转型的“甜蜜”成本
徐高认为,资本市场泡沫化风险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要付出的“甜蜜”成本。实体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倒逼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由于流动性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传导出现一定的阻塞,造成实体经济“融资难”与金融市场“不差钱”并存。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泡沫化倾向还会延续,在泡沫破灭之前,仍然会有很多投资机会。
他指出,这种泡沫化倾向背后反映的是宏观调控政策思路的转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决策层有意识约束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但作为政策流动性投放导向的三农和小微企业,由于其本身规模有限,资金投放实际上有相当的困难,导致流动性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传导出现一定阻塞。
“所以这种格局下,我们会预期预期金融市场仍然会有大量的流动性堆积,这种流动性堆积当然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泡沫风险。但是从经济转型的大的命题来讲,这种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风险是转型必须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没有这些泡沫,那可能转型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推动。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把金融市场这轮的大牛市,把它理解为甜蜜的成本。”他说。
他分析道,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是传统增长模式的主要引擎,四万亿时期中国稳增长主要是通过推动基建房地产投资来实现。但在目前经济转型的大的格局下,监管层对于这两个行业流动性投放相当审慎,以免固化经济结构失衡;另一方面,中国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来解决创新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融资需求很难通过银行信贷来满足。
“所以只要我们还在坚持着经济转型的导向,那么在导向之下,我们的货币政策就会仍然沿用过去这一年多以来的定向宽松的方向,因此我们就会预期在资本市场上仍然会有相当多的流动性继续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即使它是个泡沫,它也是转型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且在泡沫破灭之前,仍然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投资机会。”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