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2014年规划出炉时的一片质疑,2015年装机容量比上年增加70%的数字迎来行业普遍附和声音。
3月16日晚,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下达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规划,2015年全国新增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从征求意见稿时的15吉瓦(1吉瓦等于100万千瓦)正式调整为17.8吉瓦,接近三峡装机总量。而上一年中国实际完成的装机量为10.6吉瓦,这意味着年度增长率达到70%。
《通知》发布之后,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数字具有可操作性,与2014年的一片质疑截然不同。“对行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英利集团王志新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这家因成为首家赞助世界杯而广为人知的光伏企业,截止到2014年6月全球出货量达到10吉瓦。
2014年,根据能源局最初规划当年装机量为14吉瓦,如果目标实现,年装机总量跃居世界第一。但在上半年仅完成3.3吉瓦之后,果断将目标下调为10吉瓦,并最终实现10.6吉瓦。
业内人士表示,2014年目标下调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经过一年时间的消化和调整,目前阻碍装机的一系列短板已经得到改善,实现目标问题不大。“在规划出台之前,能源局曾经多次到相关企业调研,最终确定了这一目标。”王志新介绍,能源局相关人士到英利进行调研时,该企业给出了自己对2015年的判断数字。
能源局数据称,201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0.6吉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五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吉瓦目标。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一直是光伏发电装机重要国家,2012年其最高装机总量为7.8吉瓦,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仅为1.9吉瓦,而历年总装机量为38.2吉瓦。而中国在2015年前总装机量近30吉瓦,2015年中国将超越德国成为光伏装机第一大国,这对于促进国内光伏组件产能消化好处显而易见。
如果按照每瓦8.5元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装机市场规模将会超过1500亿元。
分布式短腿
除数量增加之外,《通知》中与上年最大不同之处是,不再对地面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具体规模作出限定,交由地方自行申报;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全部自发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项目不再限制建设规模。虽然利好政策频出,光伏的分布式之路在2015年仍不会走得轻松。
2014年最初14吉瓦规划中,地面电站为6吉瓦,分布式为8吉瓦,实际装机地面电站8.55吉瓦,分布式2.05吉瓦,最终只完成了26%,拖后腿的就是分布式,成为行业一大尴尬。
新金融观察记者了解到,在光伏发电这一清洁能源领域,集中力量在荒漠地区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光伏发电大国的通行做法。无论是在中国的西部荒漠地带还是西班牙茂拉山区,以千亩为单位的光伏阵列在太阳下闪闪发亮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了看得见的利润。
业内人士测算,西部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年利用小时数一般在1600-1800小时之间,加上规模效益和可再生能源补贴,光伏年收益率一般都在8%-10%,这也是众多业外资本纷纷进入这一领域的直接原因。
与此相对,针对城镇和居民的分布式发电则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成为行业短腿。2014年,能源局最初规划的分布式发电装机规模为8吉瓦,一位光伏企业人士认为,尽管国家鼓励分布式光伏建设,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投资商、地方政府、银行倾向于支持地面电站建设。尤其是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分布式电站竞争力不足,完成下发的规模基本全部依靠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将集中在东部地区。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曾坦承,分布式相关产业配套滞后,在融资、补贴效率、商业关系等方面还难以得到投资者和电力用户的认可。仅从建设手续来讲,一座地面电站需要走的程序甚至比建在屋顶上的分布式还要少,而规模差距却是成千上万倍,企业选择偏好不难理解。
利好消息是,新规划中,将生态治理、设施农业、渔业养殖、扶贫开发等区域或专案开发都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范围不再限于用户所在地或附近,预期将解决分布式光伏电站难以取得屋顶资源的问题。
“光伏扶贫是今年的一个亮点,光伏扶贫可以分为为农户家安装分布式、为乡镇集中建设和建设光伏农业设施三种模式。”王志新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目前市场上,可保证农户用电的3千瓦规模分布式电站装机成本一般在3万元左右,“即使我们金思阳产品,可以将成本降到2.58万元,对贫困地区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有了国家政策支持,农户投入将会减少。”
2014年,中国光伏电池制造企业继续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在全球产量排名前10名企业中占据6席,且前4名均为中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