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产品,更要提供技术
《21世纪》:德国是世界环保技术大国,根据罗兰伯格公司提供的数据,德国公司拥有的环保技术占据全球30%的市场份额,在风能、垃圾分拣和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等领域的研发能力居世界领先地位。你如何看待中德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你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保合作方面如何界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施罗德:你刚提到的这个问题涉及德中两国之间最重要的合作领域。的确,德国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中国现在也开始进行研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双方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就全球在环保领域的合作而言,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从德国的角度,应该让这些技术在中国得到应用。当然,技术的受让方也应该尊重技术提供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投资、投入。德国不仅要把中国看作是推出产品的市场,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我们的责任,要把技术提供给中国,不能只卖产品。据我所知,目前,德国除向中国提供环保技术之外,还帮助培训人员。
《21世纪》:你现在是德俄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负责人,并在一些大的能源公司担任要职,你对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市场前景如何看待?
施罗德:目前能源问题是世界的核心问题。能源的利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包括对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的开发利用,这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但是开发和利用生物能源的前提是不能与人争粮食。
我主张在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更多地开发和利用替代能源。但是我不赞成利用核能。就中国而言,在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利用煤炭能源,这是一个挑战。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利用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德中之间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当然,中国在解决自身能源问题方面有自己的想法,是否利用核能由每个国家自己决定,我们尊重中国的选择。
《21世纪》:在统一欧元区内,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同,你如何看待目前欧洲央行实施的货币政策?
施罗德:我认为这中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一方面要保持欧洲经济的稳定,抑制通胀;另一方面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欧洲央行是独立做出决定的。欧洲央行在过去已经很好地找到了这一平衡点,现在需要在抑制通胀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进行选择。
我非常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不能太关注抑制通货膨胀,否则将扼杀欧洲经济的增长。欧洲央行也深知过高的利率虽然会对抑制通胀有效,同时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欧洲央行对提高欧元利率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记者 杨求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