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国际能源署在英国伦敦发布最新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报告认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将是未来能源需求的主要中心。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说,长期低油价将导致对少数几个低成本产油国的依赖增加,而能源领域投资减少将导致能源价格突然大幅反弹,从而威胁能源安全。比罗尔表示,如果油价长期维持在目前水平,全球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在过去的12个月时间里,全球能源行业出现了众多变化的信号。油价暴跌,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其他燃料价格也紧跟着下跌。包括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多个国家趁着油价下跌之际继续减少化石能源补贴。中东地区出现动荡之际,伊朗(世界上油气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重返世界石油市场的道路日渐清晰。中国进入了一个能源强度大幅降低的发展阶段,其在驱动全球趋势中的作用也在改变。可再生能源占2014年世界新增发电容量的几乎一半。
在世界范围内,强制性能效法规的监管范围已覆盖全球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一以上。2014年的数据还出现了一个积极的迹象,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出现脱钩,区别于之前两者之间呈现的明显关联。
中国重新调整全球能源需求引擎
中国转向能源强度更低的发展模式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在能源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们的展望期内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高;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天然气市场也大过欧盟。
中国到2040年的能源需求总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但是经济结构调整,偏重于服务业而非重工业发展(钢铁和水泥产能都有可能已在2014年达到峰值),意味着与过去25年相比,单位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将降低85%。政策选择也在改变中国能源系统的面貌及其发展步伐。中国将于2017年引入涵盖电力行业和重工业的碳排放交易方案,这将有助于抑制对煤炭的需求。
在2005年,中国只有3%的能源消费需要满足强制性能效标准,如今,中国有大约半数的能源消费需要满足强制性能效标准。而且,持续的能效提高和风能、太阳能、水电和核电等低碳能源使中国的排放增长放缓,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
不能排除低油价将持续更长时间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表示,如果能源需求增加而供应增长缓慢的话,低油价将触发市场再平衡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原油价格将在2020年升至每桶80美元左右。
尽管欧佩克石油产量增加,但和我们的中心情景相比,欧佩克的石油出口收入却要下降四分之一,这将加重石油市场长期朝这一方向变化的可能性。低油价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全是好消息。
对从中东进口原油的依赖增加,如果投资枯竭价格便会猛烈反弹,这些都会抵消经济收益。如果价格太低无法提供必要的供应投资,对天然气供应安全的担忧将会加剧。
只要政策制定者坚定不移地提供必要的市场规则、政策和补贴,油价降低本身对电力行业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常规交通运输燃料价格降低使生物燃料倍受打击,电动汽车和燃气汽车的推广以及投资更高效的技术的激励也是如此。在低油价情景中,回报期延长意味着相比中心情景,世界会错失几乎15%的能源节约,减少价值大约8000亿美元的轿车、卡车、飞机和其他终端用能设备的能效提高,延缓迫切需要的能源转型的节奏。
天然气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在可以取代碳强度更高的燃料或能够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情况下,天然气非常适合逐步低碳化的能源体系:其消费增加了几乎50%,使其成为化石燃料中增速最快的。
中国和中东是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中心,两者都正在成为比欧盟更大的消费者。欧盟的天然气消费不会再回到2010年的峰值。北美天然气价格已然很低,在其他地方,由于供应充足和与油价合同挂钩,价格也被拉低,因此在展望近期有大量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天然气寻求买家。
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增长步伐是市场上的一大不确定因素:鼓励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政策已落实到位,预计到2040年时产量会超过2500亿立方米,但是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有限,在一些关键的资源富集地区人口密度大,还存在与定价、资源准入和国内管线相关的监管问题,这些都会对其产量非常快速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pagebreak]煤炭前景动荡
煤炭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23%增加到现在的29%,但是煤炭迅猛发展的势头正在减退,其命运在逆转。煤炭行业一度预期煤炭需求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特别是在中国,这引发了近年来的煤炭供应投资热,但世界的煤炭消费却远没有跟上,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价格暴跌。
在过去十年中,煤炭占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量的45%,而到2040年的进一步增长只有10%左右靠煤炭,这主要是由于印度和东南亚的煤炭需求将增长至三倍。
现在中国正在成为煤炭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原本我们的预计是中国煤炭需求将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现在看可能有更多的下行风险。到2040年,亚洲煤炭消费预计占到全球煤炭消费的五分之四。
电力行业引领低碳化
电力在许多终端用能行业的份额都在增加,到2040年时,电力会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行业引领着能源系统低碳化的发展道路。非经合组织国家占新增电力需求的八分之七。
到2040年时,每投资1美元用于新建电厂,其中就有60美分花费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会增加约8300太瓦时(TWh)(占总发电量增量的一半以上),这相当于如今中国、美国和欧盟的化石燃料电厂加在一起的发电量。其最终结果是煤炭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从41%下降到30%,非水可再生能源增量类似,而天然气、核能和水电总体保持了现有的份额。
到2040年时,可再生能源发电在欧盟的份额会达到50%,在中国和日本会达到大约30%,在美国和印度会超过25%:相比之下,在亚洲之外煤炭在电力供应中的份额不足15%。尽管技术更加昂贵,化石燃料价格不断攀升,但在多数地区,相对于GDP而言,电力必将变得更加廉价。
随着更多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更加高效的火电厂,到2040年时,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只有发电量增速的五分之一;而这在过去25年是一比一的关系。
为实现这些预期,到2040年时,世界需要增加的装机容量比如今全球的装机总容量还要多,但是由于要并入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容量平均利用率反而会下降。这在很多国家引发了一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适当市场机制才能为发电和电网提供必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