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谈判进程接近过半,按照大会进程,各方代表将在本周末之前拿出协议的具体条款及初稿,并提交下周可供部长级会议讨论的磋商文本。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最新一次召开的中国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目前的谈判阶段总体进程有些缓慢,各国在对于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减排的行动力度,发达国家能否兑现资金承诺,以及最终协议是否坚持公约原则这四个关键性问题上仍存在主要分歧。
就协议的法律约束力来说,解振华透露制约各方难以达成共识的因素在于,一些国家担心协议面临本国国内政治程序方面的障碍。中方支持气候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也不希望个别国家由于法律约束力上的问题而“被迫”退出协议。中方在此提出以“协议”和“决定”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在谈到协议的行动力度问题上,解振华表示,分歧在于,一些国家认为要引入强有力的机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认为,评审机制不应对各个国家进行强制性审查,而是对整体情况进行盘点,各国再自主决定是否提高减排目标。
此前,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之前向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解振华表示难点在于发达国家能够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实现其资金承诺。而在资金来源和成分问题上,中方表示除了支持公共资金为主之外,也欢迎各个渠道的资金,并强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提供资金的性质不同。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解振华:发达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我们是自愿的,因此中国除了在过去三年当中,坚持了提供南南合作资金供发展中国家搞了一些活动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之外,我们今年开始建立了一个南南合作基金,通过基金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到多边基金里面去融资的能力。
解振华谈到最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分歧,就是最终协议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究竟是替代还是强化。中方认为,新的协议当中仍需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