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中国石油绿色能源和“塞上江南”宁夏在古丝绸之路上相遇,长宁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2003年国庆节,西气东输一线投产。从此,宁夏和西气东输结下了不解之缘。
13年来,西气东输共向宁夏地区供应天然气187亿立方米,与宁夏共同托起绿色发展重任,共建绿色家园,共迎绿色未来。
绿色管网播绿“塞上江南”
宁夏是全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线路较长、较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能源动脉的重要枢纽。宁夏的特殊地理位置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用气优势。
西一线西从中卫进、东从盐池出,横穿宁夏而过;西二线从中卫进、从固原出,跨越宁夏中南地带;西气东输兰银支线(兰州至银川)从中卫北上,将西一线、西二线的气源引到银川,延长后覆盖石嘴山市;加上1998年建成的西气东输长宁支线(长庆气田至银川),将盐池和银川连在一起,4条天然气管道辐射宁夏全境,将西部的青海涩北气田、新疆塔里木气田、中亚天然气田及东部的长庆气田连通,形成干线和支线纵横交错、东西贯通、双向输配的绿色能源网络,进一步提高了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和调配灵活性,有效缓解了宁夏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
目前,西气东输在宁夏境内共有天然气管道1395.5公里,沿途设9座站场、56座阀室,途经5个市、13个县(区)、96个乡镇。除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同心县、泾源县、隆德县尚未接入管道气外,其他区域均已实现管道供气。
西气东输员工在场站进行设备巡检。 梁亚洲 摄
宁夏媒体深入西气东输采访绿色能源为宁夏带来的变化。 饶嘉久 摄
武警守护西气东输管道跨越点,保障管道安全。吕中瑞 摄
西气东输管道在中卫跨越黄河。 吕中瑞 摄
绿色动力助推绿色发展
宁夏使用天然气较早。1998年,中国石油参股的长宁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尽管1999年宁夏全年用气量达1.1亿立方米,但天然气利用率在一次能源中仅占0.57%。
2004年,西一线建成投产后,实现塔里木气田和陕北长庆气田两大气源对接。宁夏石化以此为契机,对第二套大化肥装置实施扩能50%的技术改造,并于2004年完成,新增用气每年1.8亿立方米。
10年间,兰银线、中靖联络线、西一线、西二线、西三线相继投产,天然气在宁夏一次消费能源利用比例上升到约3.9%。西北轴承、青铜峡铝厂、哈纳斯热电、新瑞长城机床等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大户的燃料从煤炭改为天然气,解决了工业排放问题。西气东输的直供用户——神华宁煤集团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煤炭生产企业,在煤炭生产中以“西气”为燃料,积极实现以绿色方式生产能源。截至目前,西气东输累计向这家企业供气6.1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49.5%。
截至今年6月,西气东输在宁夏地区共有下游用户37家,其中化肥用户1家、电厂用户2家、LNG生产用户2家、直供工业用户7家、城市综合用户25家;在银川地区共有下游用户25家,其中化肥用户1家、工业用户11家、CNG用户4家、城市燃气用户9家。天然气在宁夏一次消费能源利用比重明显上升,推动钢铁、铝业等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宁夏回族自治区天然气消费增长趋势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天然气消费结构图
绿色能源引领绿色生活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能源行业管理处主任翟忠夏介绍说,目前全区用气人口231.73万,占全区城镇人口的61.1%。西气东输向宁夏及周边地区供应的187亿立方米天然气,范围覆盖并辐射宁夏及周边(内蒙古阿左旗)22个市(盟)、区、县(旗),受益人口约770万。这些天然气相当于减少234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有害物排放109.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7920万吨。
随着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量逐年增长,宁夏回、蒙、汉族数百万百姓相继告别蜂窝煤及煤气灶时代,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区内各城市大气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银川作为全国18个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加大城市用能中的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比例,特别是将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煤改气”工程纳入卫生环境达标重点工作。
自1998年中国石油向宁夏供气以来,累计输送天然气219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使用2847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有害物排放133.5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酸性气体排放9636万吨。2005年至2011年间,银川市先后将120多台燃煤锅炉进行“煤改气”,新建100余个天然气供热基站,实现小区集中供暖5000多万平方米。700余家餐饮服务企业响应政府“煤改气”号召,减少烟雾粉尘排放。有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银川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0天。
2016年,西气东输计划向宁夏供气24.05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2.65亿立方米,增幅12.27%。到2020年,西气东输将向宁夏供气34.4亿立方米。未来,西气东输将携手宁夏共同迈向绿色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