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惠州市能源消费总量3100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0%以上……《惠州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公示稿)》(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公布,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比重,让能源供应更清洁、更绿色,推动形成全市“三基四网一带”能源发展新格局。
目标
全市电源装机容量将达1200万千瓦
据介绍,目前惠州市能源消费增速总体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发展新动力逐步显现,能源转型升级面临良好机遇。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惠州市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3100万吨标准煤左右;能源消费结构中,煤、油、气、其他能源比重达到12.6%、51.8%、21.6%、14%。与2015年相比,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惠州市将进一步增强能源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全市电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新增能源将全为清洁电源。
同时,《规划》还提出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天然气普及率,改善城乡居民用能条件。至2020年全市人均生活用能将达到0.69吨标准煤/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1300千瓦时/年,城镇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70%以上。
布局
初步形成“三基四网一带”能源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惠州市将重点加强清洁电力、石油炼化、能源接收储运和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完善电网、天然气管网、成品油输送管道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打造沿海风电带,初步形成“三基四网一带”能源发展格局。
记者从《规划》中看到,三大能源基地为分别为环大亚湾新区综合能源基地、中心城区清洁电力生产基地、东北部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其中,环大亚湾新区综合能源基地将以环大亚湾新区为平台,形成集聚生产、消费和储运的环大亚湾新区综合能源基地,支撑大亚湾建设成为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广东转型升级样板区。
中心城区清洁电力生产基地将以仲恺高新区、惠城区为主体,加快建设系列清洁电力项目,形成市中心都会区清洁电力生产基地,为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提供绿色低碳能源保障,打造惠州创新发展的“绿色引擎”。
东北部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以新能源汽车、高能环保电池等为重点,加快建设相关系列项目,形成以博罗、惠东、龙门为主体的新能源新材料装备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大力支撑惠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有了三大能源基地,还需要管网的支撑。《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惠州市还将对电网、天然气管网、成品油管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等四大网络进行优化。
除此之外,惠州市还将以惠东观音山一带为主体,推进沿海风电项目建设,打造广东省乃至全国风电行业的样板工程;开展红海湾西岸及浅海区域风力资源总量的普查与开发研究工作,适时启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逐步形成沿海风电发展带。
发展
安排重点能源项目42项总投资2200亿
《规划》提出,为推进惠州市“三基四网一带”能源发展的布局,加快推动两大平台、核心目标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一市六组团、多节点”的深度融合发展任务。“十三五”期间,惠州市能源发展共制定7大发展任务,共涉及26项重点工作。
7大发展任务分别为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创新;深化能源发展开放合作;提升能源惠民服务水平。
记者在《规划》中看到,围绕这些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安排续建、新开工及开展前期工作重点能源项目42项,涉及电源建设、电网建设、石油利用、天然气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总投资约22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约1700亿元。
其中,投资占比最高的为电源建设项目,共有17项,总投资约980亿元,占比34%;其次为石油利用项目,共有8项,总投资约700亿元,占比39%。
据悉,市民对《规划》若有意见建议,可于10月19日前向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