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煤改电是当前消除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的最佳手段之一,但仍遭遇电价偏高等的严重影响。”2017年1月11日,北京燕开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开能源”)总经理刘国斌在他位于西五环边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讲述着他创业一年来的历程及困惑。
2016年,刘国斌创办了这家叫燕开能源的公司。这是首家注册于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中关村发展集团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专注于低谷电能的综合利用,在电蓄热供暖领域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目前,燕开能源的项目已然是国内已经投入的影响面最大的电蓄热供暖项目之一。但是,作为这家企业的掌舵人,刘国斌的外表虽然平静,但内心有点着急。他着急的是,虽然他们已经在北京市房山区先试先行“煤改电”一年的时间了,但是配套的鼓励政策并没有跟上。“现有的资金再撑一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长期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煤改电”最现实
近年来,北方进入供暖季之日,便是雾霾笼罩之时。雾霾已然成了城市发展的“心肺之患”。
而从大气污染物的构成来看,雾霾是由煤炭燃烧的粉尘、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构成的。其中煤炭粉尘是雾霾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北方地区燃煤供暖面积超过了100亿平方米,燃煤供暖占到90%以上,平均每平方米耗煤20~25公斤。其中,20吨以下的锅炉占到总数的80%以上,而污染物排放却占到了70%。
于是,在2016年冬至的前一天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在会上,习近平曾强调,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而在刘国斌看来,“煤改电”工程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当前消除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的最佳手段之一。
“煤改气”是之前被各地政府亲睐的大气污染治理手段之一,目前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几年来,“煤改气”在各地的进展不一。
究其原因,除了地区差异之外,“煤改气”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也不容忽视。“‘煤改气’面临的最直接的困难是天然气价格高于煤炭价格,此外还与天然气源保障问题、管道到达问题、天气影响及政策落地不明朗等原因息息有关。”刘国斌担忧地说。
而“煤改电”则没有这些限制。除了自身的电锅炉占地面积小,不需要烟筒、燃料渣堆放场所;热效率高,输送方便,损失少;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之外,还具有适合远距离输送、实施难度小、见效快的特点,成为当前防治大气污染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北京亦是如此。“煤改电”工程已经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实施16年了。据了解,接下来,北京市环保局将重点在远郊区县“煤改电”。而根据北京市农委发布的信息,北京将在巩固东、西城区“煤改电”成效的基础上,到2017年实现城六区和通州、大兴、房山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到2020年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而按照《北京市“十三五”煤改电实施计划》,“十三五”“煤改电”计划完成1521个村67.4万户电采暖改造。
伴随着国民经济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构调整和行业洗牌持续进行,中国整体用电需求增速急剧下滑。据国家能源局2017年1月16日披露的数据,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从历史上看,5%的增速并不算高。
不仅如此,新能源行业弃风、限电问题也十分严峻,火电厂普遍开工不足。而且,低谷电资源整合利用也是电力行业的迫切需求。
“把发出的电能用出去就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刘国斌说,如果实施煤改电工程,仅供暖一项就可实现拉动负荷3000多亿度,从而既能大大提高中国电力资产利润低的问题,还可以大大改善环境质量,特别是应用低谷电,可有效解决电网平衡的问题。
于是,2012年还在国企任职的刘国斌便将电蓄热供暖引入北京,以推进北方地区的冬季清洁取暖。
落户房山做示范
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燃煤是采暖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京津冀区域PM2.5的主要污染源55%左右来自供暖的散煤燃烧。
而在中国首都的西南门户——房山,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据房山统计信息网2015年5月的数据显示,房山区内已探明储量的原煤总储量18.5亿吨,与门头沟区并称为“京西煤仓”。
散煤在当地燃烧采暖实属常见,房山区也不例外。为了实施“煤改电”,2016年2月17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印发了《2016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并对房山区2016年煤改电工作布置了任务:完成28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实施煤改电、煤改气2.3万户,完成农村地区30万吨减煤换煤任务。
于是,刘国斌将其业务重点放在“煤改电”,实施区域定在了房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目前,燕开能源已经实施的“煤改电”工程全部在房山区域。
燕开能源自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北京市房山区政府、环保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领导的鼎力支持。经过严格的相关程序,房山区教委等单位选定由燕开能源承接清洁能源供暖改造项目,负责项目的整体投资、建设、改造及运营。
这批涉及七十所幼儿园、中小学校、成人学校、三个乡镇政府办公楼、五个公安派出所驻地、一个消防中队驻地的“煤改电”项目在2016年采暖季来临之前就已经完成建设改造,并投入使用。这些改造替换燃煤锅炉102蒸吨,供暖面积达394057平方米。
虽然这些项目的任务紧、项目分散,但是改造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却让刘国斌如数家珍。
具体来说,项目实施后惠及房山区一万多名孩子、上千名教职员工以及数百名机关工作人员,不用再就近充当人体空气净化器;以示范效应带动全区的煤改电和电能替代进程,减轻财政一次性支出近2亿元。这就是社会效益。
这些项目可以实现4万kW的高峰用电负荷转移,大大缓解房山区冬季夜间用电负荷严重不足的现状;房山区供电公司每年可新增售电量4000万kwh。
不仅如此,根据综合测算,项目可每年减少房山区燃煤消耗约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22吨,减排飞灰6000吨,减少炭渣7500吨,减排烟气量36万吨。
刘国斌对未来实现真正的清洁供暖信心十足:“如果结合跨区供电,未来引入弃风电力,项目可以消纳冬季弃风时段电量4000万KWH,可以真正实现生产过程零排放的目标。”
但是,从目前的数据看,房山区还存在着3000蒸吨左右的燃煤供暖锅炉,其排放在北京市辖区域排名中处于垫底位置。
缺失的支持政策
经过一年在房山区的“煤改电”项目实施经验来看,刘国斌自信地认为,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从可以有效解决电力企业机组运行率低和部分企业亏损等经济层面来看,实施“煤改电”都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经过2016年一年的努力,燕开能源花费了近2亿元自筹资金用于前期综合投入。这对于一家注册资本只有5000万元的企业来说,企业尚无固定资产,申请银行贷款难度很大,项目完成时间紧迫,其资金压力巨大。而且由于运营成本过高原因导致采用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燕开能源目前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电价的问题,稳定的电价政策是煤改电工程得以推动和实施的保证。”刘国斌坦言,“而电价问题又与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社会用电负荷及政府的相关政策切实相关。要给出切实到位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煤改电’项目。”
刘国斌提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北京、吉林、河北等地均在2001年前后分别出台了一些供暖的优惠电价政策。但2007年因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地方电价的通知》,加上当时的区域电网负荷能力不足等原因使得北京地区的地方政策夭折了。至今,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重工业用电负荷下降,电网建设已经基本健全,是煤改电大面积推广的最佳时期,对于“煤改电”却依然没有相关的新支持政策出台。
有鉴于此,2016年底,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委员、燕开能源董事长黄文明向区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力推动实施房山区分布式“煤改电”供热工程的提案。其核心意思是给“煤改电”核定一个谷电供暖的专用用电性质,可结合北京地区该工程的开展情况,在房山地区先行试点。
刘国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燕开能源实施“煤改电”工程所应用的设备用电总功率39407KW,按每天8小时,每个供暖季120天计算,预计耗电量3783万KWH。因无政策依据,本项目供电公司核定为大工业用电,因此,按大工业电价测算,每年电费支出近1500万元,还需要支付基础电费约500万元。“按照核定的用电性质,项目经营将无法延续”。
具体而言,刘国斌希望国家及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煤改电供暖给予优惠的低谷电价政策。因为这些项目均采用电热蓄能炉作为热源,可在晚23:00至早7:00用电低谷时段蓄能,为全天提供热源,建议比照北京市农村煤改电低谷电价政策进行电价核定及电力设施建设补贴等政策支持。将煤改电项目用电性质设定为非工业用电或者专设煤改电用电性质,免缴基础容量费,并给予直购电大客户待遇;申请相关主管部门针对创新的商业模式,评估此项目对节能减排做出的实质贡献,给予针对性税收优惠支持;参照电力需求侧管理奖励办法,目前项目可以实现约4万kw的高峰用电负荷转移,按照每转移1kw奖励450元的政策给予奖励;参照相关规定给予建设投资补贴,或者给予信贷方面的补贴优惠政策,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当然了,燕开能源自身也在尝试一些降本增效的方法,比如,计划通过电力交易中心直接与风电场购买清洁的弃风电力、与售电公司签约集中购买低谷电量等等方式。
“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研究,认真对待的课题。刘国斌认为,以落地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快速推进当前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改造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