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首次对外发布了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其中,关注最多的是国家提出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一半。
在此前的规划,是到205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各占三分之一。如今,新的能源革命战略直接将非化石能源比重提至50%以上,对新能源产业无疑是重磅利好。
看似激进的背后,是我国能源消耗与环境破坏日益加剧的矛盾,必须进一步加大能源转型力度,以确保能源供应充足、环境得以保护。
所以,大力扶持新能源发展,是我国能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战略》提出的近期目标指出,到2020年,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主题,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
正因为新能源承担着补充能源供应缺口的重任,我国近年来已经在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类新能源取得显著成绩,是全球新能源领域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
以光伏为例,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77.42GW,新增装机容量34.54GW,两项指标均位列全球首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不过,面临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政策环境不公平及市场消纳能力不足两个方面。
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环境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源补贴价格有较大差距,二是普遍存在补贴拖欠现象,三是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市场消纳能源不足,一方面是全国电力整体过剩。据统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5%,低于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8.2%的增速。另一方面,新能源并网难题未解,没有一个好的方案解决新能源波动和间歇特性危及电网安全的问题。
对此,未来需持续完善相关补贴机制、产业政策,以及提高市场消纳能力、打破技术瓶颈,来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完成能源结构的转型调整。
总的来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会倾向于发展新能源,电网等配套实施也会配合新能源的发展。发展新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填补能源供应缺口的最佳选择,前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