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25日,2017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论坛由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联合主办。邀请政府领导解读刚刚发布的储能指导意见,并且深入青海千万千瓦级绿色能源基地,以当地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光伏储能电站项目为实际案例,对现有储能电站开发、运行、成本、商业模式以及并网问题进行分析。
此次论坛分为两个分论坛,今天以“发电侧储能电站需求及解决方案”为主题,就储能系统用于发电侧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规范、储能对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影响等进行讨论分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所储能研究室主任李建林、上海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波、华能集团青海发电公司下属光伏电站站长朱耿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投资专委会秘书长万琳、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部高级工程师彭文博等5位储能行业大咖就发电侧储能电站需求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观点分享。
以下为储能头条整理的论坛内容:
电科院储能研究室主任李建林
储能系统用于发电侧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
主要内容:
上海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波
风光储联合发电站设计规范
主要内容:
华能集团青海发电公司朱耿锋
储能对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影响
主要内容:
CNESA投资专委会秘书长万琳
储能电站投融资分析与展望
主要内容:
第一、储能行业在做政策的顶层架构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视培育、推动市场化为主导的长周期产业发展,保证储能企业在市场当中更客观、更持续的去做发展战略、判断和布局,《指导意见》发布之后,现在联盟合作的几个区域里,已经开始有省级和地市级的政府,开始出台区域性补贴政策,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第二个细分领域,我们看好在一些峰谷价差比较高的区域,会出现在用电侧、电网侧的储能应用市场,这些项目更多需要储能行业的电池制造商、EPC集成商等第三方来投资,而不是电力公司和电网公司进行自持型的投资。
第二、技术的因素。目前储能电池的技术已经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在系统集成方面,在系统控制方面,我们认为可能会有短板。我们专委会也邀请了在风电、在其他的微网方面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我们在系统方面尽快的去提升。我们给大家举一个光伏技术创新的例子,金刚线技术的推广,一个细小的技术突破,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是在整个装备的投入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硅片生产效率迅速提升、产能快速释放,三是显著降低硅片、电池片成本。一个看似当年非常不起眼的技术突破、创新,对整个行业从装备、产能、核心设备成本,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对原有行业龙头的地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借这个例子,想说明未来在储能领域,不管在电池技术,还是在集成技术,进步创新空间都会非常之大,如果一个好的关键技术,快速放量推广,我们相信对整个储能市场化会起到显著加速的作用。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首先是在商务模式方面,怎样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把合同结构搭得清晰,例如在发电侧调频,让业主能认可项目公司的地位和价值,通过三方合同约定合作关键条款,这在光伏领域是比较常见的。在储能领域,尤其是大家推广试点项目的时候,不管在调频领域、还是在用电侧领域,都可以考虑采用三方合同的架构。可以规避掉很多后续融资环节的麻烦。
展望:用电侧的削峰填谷,如果是用集装箱的方案来做,不仅能实现时间上的电量转移,也能在空间上的电量转移做非常好的部署。除此之外,我们看好蓄热蓄冷项目,特别是对京津冀,在治理环境、治霾的大背景下,现在有大量燃气的项目,包括电极锅炉项目,收益率非常好,这块也是我们近期认为的一个爆发点。动力电池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第二块是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在电动车运营方面尝试,三是电动车的融资,四是电动车退役之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的应用形成一个闭环。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彭文博
组件级光伏系统技术研究
及其在光储系统中的应用探索
主要内容:
北京未来科技城华能创新基地分布式微网发电实验系统。
1、复杂屋面的光伏方阵布置优化,实现它对光能利用的最小遮挡。
2、直流模块式光伏发电系统,在并网情况下,光伏组件所发出的电通过变换以后,多余的电量直接上网。
3、直流侧储能集成。
最后,我们想探讨一下这个高效光伏系统与储能系统结合应用的前景,直流母线电压由逆变器直接控制,逆变器可根据调度指令直接控制电池充放电,没有额外通讯环节,限电时逆变器提高直流母线电压电能会自动向蓄电池转移,具备放电条件时逆变器降低直流母线电压电能会自动由逆变器输出。
由于MPPT位于直流母线前端,储能系统的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光伏组件保持最大出力状态,不存在储能系统与MPPT协调控制的问题。
蓄电池直接接入光伏系统直流母线,不添加任何设备,因此不会增加额外设备成本和电能损耗。
(来源:根据2017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