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惊人,而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领先世界的行业之一。在2017年,我国新能源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然而在上述“华丽数据”的背后,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中大部分为纯
电动汽车,因此充电设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诸如
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相对滞后现象正日益突出,虽然充电桩数量在全国各地快速增加,但不可忽视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仍然大幅高于充电桩数量的增长规模,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的最大障碍。
目前,全世界有三种主要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分别是: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电网企业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和车企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相关行业专家认为,三种主流的充电桩运营模式适合各种国情的国家采用,但同时它们各自有优缺点。
国家(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
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即指国家(政府)作为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投资主体,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联合新能源车企、供电企业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共同参与充电设施的建造和运营。这个运营模式适用于仍处在电动汽车发展初级阶段、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放开的经济体,该模式是纯粹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植来维持。
前期,政府单方面注资,并且承担未来的维护成本,可有效从上至下管理整条产业链,但随着产业发展,商业化模式无法继续深入,国家(政府)会持续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政府)单方面主导行业发展,不存在任何市场的优胜劣汰和竞争关系,这将会导致行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车企(品牌)主导的运营模式
车企为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且对该设施具有自负盈亏的性质。此时,这些充电设施可视作其售后服务的一部分,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
当然,与上文中所说的国家主导的运营模式不同,车企主导的充电设施运营,会导致市场上会存在多种不同品牌的充电桩,由于汽车产品本身存在消费者受众差异,自然而然在充电设施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服务附加值。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特点将会得以体现,在良性竞争环境中不断刺激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从宏观上来说是有很多优点的。但车企单方面主导运营,一方面可能无法与当地的法律法规完全协调;另一方面,不同的车企可能会设计和制造不同制式、规格的充电桩和插头等,其兼容性大打折扣,且国家在后期将无法高效统一管理和监督。
电网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
电网企业主导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即指电网企业作为充电桩运营的主体。其是以成熟的充电设施商业化运作为基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吸引外来资金注入,从而达到维持自身的设备运营和维护的目的。该运营模式适用于已经在电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和开放的经济体,由于商业化运作规模大且稳定,所以能保证其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质量。
电网企业主导充电设施运营,在建设充电设备这个环节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整合相关技术也较为容易。但这种模式大多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往往缺少实际运营经验,并且在最终产品落地和终端用户的信息抓取和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目前,我国在充电桩建设和运营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采用了所谓“混合式”的运营模式,即由车企牵头建设充电设施,同时由国家(政府)给于一定程度的补贴,并积极调动其他资源,诸如整合电网企业和相关技术、设备公司一同参与建设,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标准。显然,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将三种独立主导的运营模式形成优势互补,但由于三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地位不同,对于产业后期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出国家(政府)外,车企和电网企业也许双方会因为意见不一致而“一拍两散”。
当前,我国的充电桩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充电桩闲置、充电桩与车辆接口不匹配,或者存在相关服务跟不上等情况。未来的几年,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产品技术都将迎来一轮较大的飞跃乃至变革。因此,提前把握充电桩行业的变革趋势至关重要,我国在这个产业上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