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同时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
《通知》强调,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5月4日早上隆基股份(硅片)、福斯特(贴膜)、阳光电源(逆变器),三超新材(金刚线)、东尼电子(金刚线)、晶盛机电(硅棒)、通威股份(多晶硅料)全部跌停,整个
光伏产业链哀鸿遍野。
光伏产业也基本上是一个靠政府补贴的产业,产能大量过剩,竞争激烈。但恰恰是政府的保护政策和补贴政策使得光伏产业等较多新经济领域出现极端的竞争环境,这并不利于市场化的竞争正常开展。
但是透过光伏产业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的是中美在贸易上的博弈已经对国内诸多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朗普政府要求中国缩小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而减少贸易顺差的过程,就是一个消耗外汇储备的过程,外汇储备减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民币信用紧缩的过程。每持有1美元外汇储备,其实就相当于发行7元人民币信贷。
所以伴随着货币运作空间的压缩,不少行业都将首当其冲!
所以背后的博弈目前虽然表现出都很强硬,但是台面下的动作已经有诸多意味了。
甚至于拔高到中美贸易来看,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说:
美国对“中国2025计划”不满的完整表述是这样的:“中国将立即停止提供扭曲市场的补贴和其他类型的政府支持,这些补贴可能有助于创造或维持中国制造 2025 工业计划涉及行业的过剩产能。”前提,扭曲市场,后果,产能过剩。所以,美国实际上并不反对“2025中国制造计划”,他也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反对。他抵触的,是背后有政府扭曲市场行为的扶持计划。
其实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看似中国是在竭力扩大开放,但是我们在“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上却表现出的是在走回头路。在进一步拥护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中国在产业政策上不断以行政力量来干预,这就使得我们的贸易在对手看来并不“合理”。
众所周知,中美前三十年的合作主要是在中低端层面。而2018年两会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随后证监会在内的监管部门立即出台一系列措施来扶持新经济和新业态。同样伴随其中的还有美国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的首轮“叫战”。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发展虽然符合自身需求,但是过于“耀眼”。在中高端制造业上的政策导向推出后,中美双方在贸易上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于美国而言,中国的经济全球化是在政府主导、行政干预下的经济全球化主张,决定市场的是政策的无形之手。
所以,在市场竞争上,这明显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所以一向主张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的美国居然率先走上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路子。特朗普政府之所以今天不跟你玩,明天不跟他玩,主要还是两边的体制问题。
从目前来看,于中国而言,除了继续韬光养晦低调转型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在体制问题上作出适当的让步。
也就是说在之前依靠政策补贴苟活的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都会逐步撤掉政策的无形之手。
所以,我认为特朗普政府要做的或许并不是单纯地走向贸易保护的路子,更重要的是以各种压力(包括地缘局势问题、经济贸易问题)来倒逼中国减少在产业政策上的行政干预。对于这一点而言,当前中国政府在台面下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表现出了诚意。
对于此前政策保护补贴严重的领域,要引起足够的风险警惕。随着中美博弈之下中国政府逐步撤回无形之手,相关产业领域将面临一次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