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低碳经济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清洁取暖投融资模式

日期:2018-06-07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邹春蕾

能源资讯中心

2018
06/07
11: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清洁取暖 清洁能源 投融资模式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建议──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清洁取暖投融资模式
 
 
  “清洁取暖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污染防治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需加强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方式有机结合、各环节协同推进。”5月22日,在“2018清洁供暖峰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报告》),对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供暖清洁化水平作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随着清洁取暖改造不断推进,“2+2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的取暖方式正变得更加清洁,群众也享受到了清洁取暖带来的实惠。未来几年,对清洁供暖改造成效进行评估,做好“回头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改造路径、优化配套政策,探索投融资新模式,推进清洁供暖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比例变化:六省市清洁供暖比例提升
 
  2017年,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凝聚合力,开启了北方地区从传统取暖方式向绿色、清洁取暖方式的转变。据原环保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煤改电任务已完成474.3万户。其中,2016年改造完成80万户,2017年改造完成394.3万户。此外,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2+26”城市以外的其他30个城市,还开展了双替代改造150万户左右。这意味着,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已完成双替代改造逾600万户。
 
  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供暖清洁化水平也居全国前列。《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北京加快推进“‘1+4+N’+X”清洁供热体系建设,2017~2018年采暖季期间,北京市全市供热面积达8.4亿平方米,较上年增加3000万平方米,并实现了平原地区供暖基本告别燃煤,城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清洁化。预计到2018年,北京将全部完成农村地区的煤改气、煤改电。“十三五”期间,北京要实现供热面积达到9.5亿平方米,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到7000万平方米,清洁供热比重达到95%以上的目标。
 
  天津市近年来在集中供热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保障能力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步明显。截至2017年,天津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4.38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3.7%。至2017年底,累计实现清洁取暖46.6万户,超额完成国家要求的29万户的年度任务。通过居民煤改电和燃煤供热锅炉煤改电两项工程的实施,天津市新增电采暖总面积达到1806万平方米。进入2018年,天津市提出“优先用电”,对具备电采暖条件的,通过蓄热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等多种形式,一律全部实施煤改电。
 
  河北省在2017年完成了保定、廊坊18个县“禁煤区”散煤替代全覆盖。“十三五”期间,该省县城及以上城市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基本全覆盖,清洁供热率达到95%以上。
 
  以集中供暖为主的山西省,近年已实施100万户以上集中供热和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工程,全省淘汰燃煤锅炉9739台。
 
  山东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40.9万户双替代改造任务,截至2017年底,该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中,有8个20万人口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覆盖比例超过85%。
 
  河南近两年也在积极布局清洁取暖方式转变,构建以集中供热为主、其他清洁取暖为辅的清洁供暖体系,逐步提高该省城乡居民清洁取暖率。
 
  路径选择:“煤改电”受推崇
 
  在清洁供热方式中,“煤改电”最受推崇。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中,“煤改电”的比例大约达到70%。
 
  在2018清洁供暖峰会上,“煤改电”凝聚了更多人的目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在会上表示,推进清洁供暖,除了缓解冬季雾霾和改善民生的目的之外,还担负着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低碳发展的任务,其中,增加电力在终端能耗中的比例是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6年底,我国零碳电力已达总电力消费量的30%,这一比例将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继续增加。因此,电供暖应继续加大。”
 
  江亿认为,评价电供暖方式是否适宜,可以从电热转换效率、电网侧灵活调节能力、供暖末端调节能力、初始投资经济性等四个方面来入手。从电热转换效率上看,热电联产是目前能源转换效率最高的热源方式,但热电比供需之间的匹配一直是困扰热电联产发展的问题。而通过电供暖,可以将消费侧的热力需求转换为电力需求,这样可以减少消费侧的热电比或增加供给侧的热电比,从而解决不匹配的问题。
 
  华北电力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牛东晓同时表示,北方地区“煤改电”取得重大进展,但也需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如“煤改电”在经济性方面面临电价较高、补贴区域不够广泛、供电保障存在困难等问题,使得“煤改电”在京外地区难以推广。
 
  其次,电采暖设备负荷的快速增加,对现有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影响。例如,由于北京农村户平均用电容量提高了6倍,导致出现了供电增量配套电网保障问题。
 
  第三,由于“煤改电”需要,出现了微电网、综合能源系统、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形式,传统电网需要向能源互联网转变。
 
  第四,“煤改电”存在取暖设备噪音大、保暖持续性差、室温低、耗电量大、舒适性不够等问题,取暖效果和适应性还有待提高。
 
  “除了‘煤改电’‘煤改气’,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各有符合其落地生根的‘土壤’。”《报告》总结认为,当前,工业余热供暖、地热供暖、生物质能供热等方式的探索日渐丰富,在经过实践检验优化后,清洁供暖有望更加高效、经济、接地气。
 
  降低成本:探索投融资新模式
 
  清洁供暖初期改造投入大、后期运维成本高、补贴缺乏可持续性是目前清洁供暖改造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几年后各地政府逐步降低或取消对电以及天然气的价格补贴,居民是否继续选择使用清洁取暖方式,是否会出现‘返煤’情况需持续关注。”《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冬季清洁供暖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可持续发展。
 
  “完全依靠财政补贴,‘等要靠’无法做好清洁取暖,各地需深入挖掘潜力,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清洁取暖模式,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资金投入。不同的改造路线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不同,各地补贴能力与强度也不同。长期来看,随着补贴逐步减少,宜启动更多非现金激励政策模式。”《报告》建议,前期做好充分调研评估,地方政府宜根据当地环保目标、资源禀赋、财政情况、居民承受能力、能源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和能源价格水平等,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因地制宜设计合适的改造路径。
 
  此外,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清洁取暖投融资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可把供热设施建设、运营作为特许经营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让供热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成为供热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促进清洁供热产业资本聚集和成本降低。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