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
全社会用电量266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对此,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预测,今年全年用电量将略高于2017年的6.6%,下半年增速将有所回落。
GDP与用电量增速
并非单纯同增同减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样为9.8%,对应GDP增速6.8%。对此,有观点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即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之比)仍远大于1,有违经济常识。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电力生产与消费方式都在发生改变。”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表示,“全社会的电气化水平正在提升,随着产能优化、结构调整推进,能效水平也在提升。我们在调研时收到企业的反馈显示,单位产值的电耗上升了,而能耗是下降了的。”
薛静认为,想正确认识GDP与用电量的关系,要去看“背后的故事”,而并不能简单看数字。“例如电解铝、钢铁等产业,今年加大了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加装的环保设备无疑会加大企业耗电量,但污染物排放减少也增加了企业的环境效益。
中电联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国网、南网经营范围内共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286亿千瓦时,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0%,电能替代成效显著。此外,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达到10.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增长14.7%。包括电能替代以及大数据等在内,产业结构调整催生的各类新兴行业对用电需求的增量贡献明显。
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张琳认为,近三年的电力需求增量目前高于“十三五”规划预期。“并不是说新常态下,电力增速就该相应降至中低速。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电能替代发展模式,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还会提高,‘十三五’以及未来电源规划建设的计划可能会改变。”
中电联今年初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与1-5月份9.8%的用电量增速出入较大。“今年以来的用电量增速确实较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薛静表示,“预计7月底,中电联会发布半年度的电力供需情况分析报告。总体上判断,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会有所回探,全年增速略高于2017年。”
局地有序用电难避免
电源建设需相应调整
尽管中电联认为下半年用电量增速将回落,但各方预测,在即将到来的夏季用电高峰,今年局部地区将出现短时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
“华东、华北局部地区或将出现有序用电的情况,可能比去年的情况更甚。”薛静称,“迎峰度夏的电力需求旺盛可以预见,上游煤炭供应商也是闻风而动,涨价难以避免。有关主管部门也正在采取措施,帮助市场稳定价格。”
此前,电规总院发布的《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7》也指出,河北南网、山东、江苏等地在夏季用电高峰出现短时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仍将持续,2019年后,更多的中部地区省份电力供需将开始呈现偏紧态势。
基于多地区开始出现电力供应偏紧以及对未来用电量增长模式的判断,张琳表示,为保证电力供应,水电、核电等工期比较长的电源,需要提前规划。中电联在年度报告的“问题与展望”部分也特别提出,目前核电建设面临发展停滞的问题。
根据中电联统计,2017年核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仅218万千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69.81%。截至2017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3582万千瓦。核电投资规模也已连续两年下降,在建规模低至2017年底的2289万千瓦。
张琳表示,目前核电发展进度明显慢于《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可能会影响国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完成,“核电建设周期长、人才培养慢,应该保持平稳发展。”
“如果用电需求增速进一步提升,缺乏核电这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源,为了保障供应可能需要额外建设一些‘短平快’的煤电机组。而这些机组的环保、能效水平要差于目前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大机组,不利于电力行业的清洁发展。” 张琳认为,在煤电整体需要控制规模的环境下,如果核电建设不能维持正常水平,未来电力供应的保障可能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家能源局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开展‘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可能将对下一阶段的规划目标进行调整。”张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