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或为光伏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赵坤 白明琴
“5·31”新政之后,光伏产业从“政策”走向“市场”,开始强制化结构调整,通过收紧需求端,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以提升行业集中度。在此背景下,光伏行业企业急需寻找新动能、增强内生动力,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在6月15日举办的中国数字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作了题为 《区块链和新能源结合起来,市场前景有多大》的演讲。
针对杨东提出的区块链与新能源融合的新观点,本报记者对杨东进行了专访。
中国电力报: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其应用可以为光伏行业带来哪些益处?
杨东:它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能够实现数字化精准管理,或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分布式、点对点交易的核心。
通过区块链技术应用,能源生产、供应商及输电网、配电网运营商可以直接联系起来,在多个层级上进行能源交易,例如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易,从根本上简化当前能源交易多层的复杂次结构,使整个能源交易有了新的控制、参与方式,更直接地反应新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际能源巨头已经在投资区块链项目。这些项目致力于将能源产销一体者连接起来。产销一体者即不仅消费能源,还拥有光伏、小规模风机,或热电联产机组等分布式发电装机。区块链项目能够将这些分布式发电,以点对点交易的形式,直接卖给任何人。
在交易过程中,区块链技术以防篡改的方式进行交易记录,保障所有交易都在点对点的网络、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直接、真实、公平、安全进行。 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分布记账,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且对所有参与者开放。因此,该技术特别适合在新能源领域应用。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方案,光伏发电交易模型会变得非常简单——点对点直接交易,过程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这样,光伏发电生产者、使用者都可以直接获得可观收益。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经验来看,它足以支撑起整个分布式能源交易、供给系统。
中国电力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有哪些合约,又如何平衡供给与需求?
杨东:区块链技术使通过智能合约构建能源系统成为可能。智能合约是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它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目的在于提供优于传统合约的安全方法,并减少与合约相关的其他交易成本。
当有交易发生时,智能合约会告知系统。这些都是基于事先定义好的规则。这些规则将能够保证所有能量及储能容量都被自动控制,从而平衡供给和需求。例如,当电力供给大于需求时,智能合约将用来保证多余电能自动供给储能装置。当电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储能装置中的电能将会在智能合约的控制下填补电力供给的空缺。
将交易数据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去中心”存储,使得所有能源流及相关商业活动,进行分布式记账成为可能。这样,所有能源流及交易就都可以由智能合约进行驱动,并且都可以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以一个防篡改的方式进行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防篡改和分布式记账 方式记录的所有交易数据,在能源证书领域开创了巨大的机会。例如,可用作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排放额度(排放交易)的核查;对智能电表、网络和发电设备等资产所有权和当前状态 (如资产管理状态)进行管理等。
中国电力报: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光伏领域有哪些实际应用案例?
杨东:区块链技术最早在国外能源领域得到实际应用。2016年4月,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试运行了一个将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发电结合的项目,实行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交易。这是区块链技术在能源领域第一次的正式应用。不过,由于纽约市不允许个人售电,该项目最后被取消。
同年1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EMART能源交易会上,23家能源交易公司结盟开发使用能源区块链技术应用。
今年,我国光伏领域开始启动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今年1月,熊猫绿色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华为、新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计划,委托新能源交易所打造智能电站区块链管理系统,并启动熊猫币开发。熊猫币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共同打造的以熊猫电站为资产载体的数字货币,世界各地投资者都可以通过熊猫币对全球新能源资产进行认购与交易。
2017年5月,湖北永恒集团与区块链金融协会合作成立了“智慧能源区块链金融实验室”。在产业协同的基础上,双方围绕区块链技术,打造智能电站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分布式社交网络平台,构建光伏发电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一体光伏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