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世界关键能源数据统计2018》报告,报告对比了20世纪70年代初到近两年来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变化情况。从统计数据可见,传统能源领域,煤炭和天然气供应总量实际是有小幅上升的趋势,而石油的供给总体降幅明显。从近十年数据看,世界光伏发电翻了80多倍,中国的光伏发电占比也有10倍增长。
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按燃料类型)
1973年煤炭供应占比为24.5%,到2016年,该占比提高到27.1%。天然气,占比从16%增加到22.1%。石油的供应占比则从1973年的46.2%,下降到2016年的31.9%。水电增幅不大,从1.8%增加到2.5%,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水电开发资源有限,适合开发水电的区域早已开发殆尽。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能源供给是有所降低的,从10.5%降至9.8%,尽管降幅不明显,可能与各国对生物质利用的政策调整有关。
经合组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按燃料类型)
从世界经合组织对于能源供应总量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大体趋势与世界能源供应并不完全一致。石油从1973年的占比53%下降到2017年的35.9%,天然气则从18.9%增加到27.1%,煤炭降幅较大,从22.6%降至16.7%。而水电是略有增加的,尽管只增加了0.2%。生物质能则增幅明显,从2.3%增加到6%。
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按地区)
从地区上看,经合组织的影响力有所降低。经合组织在能源供应占比从1973年的61.3%,降至2016年的38.4%。而中国在此过程中的增幅非常明显,1973年,中国在世界能源供应占比只有7%,到2016年则增加到21.6%。说明中国在世界能源供给方面,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
世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按地区)
从世界几个大洲的能源供应量占比来看,亚、欧、美三足鼎立发展至今,亚洲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1990年,亚洲在世界能源供应占比只有29.3%,到2016年,亚洲已经达到47.7%,欧洲和美洲的占比分别下降了14.7和5.6个百分点。
经合组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按区域划分)
在经合组织内部,亚洲和大洋洲增幅明显,从1973年的11.1%,增加到2017年的17%,美洲和欧洲经合组织占比都不同程度的降低。2017年欧洲经合组织占比33%,而1973年该数据是36.8%,美洲经合组织在一次能源供应占比也下降了2.1个百分点。
原油产量
从各种能源产量看,石油的产量有了近乎成倍的增长,1973年全球原油产量为2869Mt,到2017年,世界原油产量已达4365Mt。中东和经合组织还有欧盟依然是主要原油产量的贡献者。中国的原油产量也有提升,从占比1.9%,提高到占比4.4%。
天然气产量
天然气产量增幅更为显著,从1973年的1224Bma增长到2017年的3768Bma,其中欧盟和中东地区的增长占比最高,两者占比分别达到21.4%和16.4%。经合组织的占比则降幅明显,从71.5%,降至35.9%。
煤炭产量增幅也较为明显,2017年煤炭产量7549Mt,足足比1973年增加了4475Mt,煤炭的主要增长源来自中国。从1973年到2017年,我国煤炭供给从13.6%,增加到44.7%。
核电领域的增长更是惊人地实现了从三位数到四位数的剧变,1973年世界核电产量只有203Twh,到2016年增加到2606Twh,我们国家从1973年没有核电到2016年已经在世界核电占比达到8.2%,成为世界的骄傲。
在水电产量的增长方面,1973年全世界水电产量1296Twh,2016年,增加到4170Twh,我国水电产量的成绩也值得称颂。水电从占比2.9%提高到28.6%,
光伏产量
世界光伏发电增长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从2005年的4Twh到2016年的328Twh,足足翻了八十多倍。中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非常明显,光伏发电从占比2.2%到占比22.9%,几乎翻了10倍。
风电产量从2005年的104Twh到2016年的958Twh,尽管不如光伏增量迅猛,但也有接近十倍增幅。我国风电占比从2%到24.8%,对风电整体增幅起到支撑作用。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的能源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在传统能源领域还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都成为世界能源产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各种能源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步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