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天津市宁河县。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曾任该院副院长。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包括于敏院士在内,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随着于敏院士的逝世。目前“两弹一星”获得者、著名科学家仅剩3人健在,他们是: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
据此前报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量515克,配有绶带,可悬挂佩于胸前。奖章主体图案由五星、长城、橄榄枝和光芒线.成:奖章中心的五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既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又象征着共和国坚不可摧的国防;橄榄枝则表明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奖章配有江泽民同志亲笔签章的证书,并用红木盒包装。其规格、材质、图案和证书等方面,突出了这是共和国最高等级奖章的特征。该奖章设计端庄、章型宏伟、制作精良、包装华丽,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精美绝伦的勋章,更由于数量仅有23枚,极为珍罕。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99年授奖时的照片,获奖者大多已经高龄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奖章盒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目前健在的两弹一星获得者、著名科学家、功臣,仅剩下3位,他们是:
已经逝世的16位元勋、生卒年月、主要贡献、学习经历:
于 敏(1926.8.16-2019.1.16)氢弹,北京大学
程开甲(1918.8.3-2018.11.17)原子弹、氢弹,浙江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任新民(1915.12.5-2017.2.12)导弹,火箭,南京大学,美国密执安大学
陈能宽(1923.5.13-2016.5.27)原子弹、氢弹,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
王大珩(1915.2.26-2011.7.21)卫星、原子弹,清华大学、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原子弹、氢弹,西南联合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
吴自良(1917.12.25-2008.5.24)原子弹,北洋大学、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
陈芳允(1916.4.23-2000.4.29)卫星,清华大学、英国A.C.Cossor无线电厂研究室
杨嘉墀(1919.7.16-2006.6.17)卫星,交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火箭、导弹、卫星,交通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屠守锷(1917.12.5-2012.12.15)火箭、导弹,西南联合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黄纬禄(1916.12.18- 2011.11.23)导弹,中央大学、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彭桓武(1915.10.6-2007.2.28)原子弹、氢弹,清华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王淦昌(1907.5.28-1998.12.10)原子弹、氢弹,清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原子弹、氢弹,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渡大学
赵九章(1907.10.15-1968.10.26)卫星,清华大学、德国柏林大学
姚桐斌(1922.9.3-1968.6.8)导弹、火箭,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
钱 骥(1917.12.27-1983.8.28)卫星,中央大学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原子弹、氢弹,北京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郭永怀(1909.4.4-1968.12.5)原子弹、氢弹、导弹,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