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东代表:深化电能替代 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石玉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深化电能替代 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议案。他说,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污染防治意义重大。将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趋势。而电能作为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为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
石玉东说,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电能替代工作,电能替代助力污染防治效果显著。以辽宁为例,2018年累计完成“煤改电”替代项目1885个,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燃烧标准煤29.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大幅降低。同时,国网辽宁电力完成替代电量7.29亿千瓦时,在解决清洁能源弃电问题中的贡献率超过10%。推进电能替代有效促进了清洁能源消纳,2018年,辽宁省在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经达到35%的情况下,弃风率仅为1%。
石玉东建议,结合电能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深化电能替代工作。一是加强电能替代政策引导。总结“煤改电”、北方清洁取暖等实施经验,加大对电能替代投资、电价、交易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将电能替代及电网建设规划与各地行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二是加快建立电取暖相关标准。建立包括电取暖设备、工程、温度、环保等方面有关技术、施工、运维等标准;同时,大力推广蓄热式、集中式电取暖设备,提高电取暖可靠性和舒适性。三是国家、地方政府、用户合理分摊电取暖成本费用。给予居民房屋节能保温、电取暖设备购置、户线改造、电费支出等补贴;给予工业锅炉、煤锅炉改电锅炉补贴;将“煤改电”配套
电网投资按照高可靠用户标准核算准许成本和收益,通过输配电价疏导成本;比照农网建设资本金补贴标准,给予“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补贴支持,确保完成“十三五”压减散烧煤1.5亿吨、到2021年北方清洁取暖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的目标。
张凡华代表:以电为中心 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凡华表示,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目标要求,我国在2030年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至20%,到2050年比重超过50%。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电为中心的特征将越发凸显。
张凡华认为,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客观技术上需要以电为中心。从能源生产环节看,可以充分发挥电网的功能和作用,加快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促进我国加快清洁替代、实现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以电为中心,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涉及基础设施、技术进步、产业创新、标准建设等多方面,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灵活控制、安全稳定、优化配置等环节带来新挑战。
张凡华建议,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一是着力推动网源协调发展,在国家层面加强对电源电网及配套工程发展规模、结构、布局、时序等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特高压工程及其送端配套电源项目,统筹清洁能源发展和电网调峰能力建设。按规划规模和消纳目标确定清洁能源建设时序和并网容量,提高电网利用效率和配置能力,满足清洁能源开发消纳和用电增长需求。二是完善市场机制和配套政策,发挥市场对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能增效等方面的调节作用,支持各级电网发展,引导社会各方多用电、用绿色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三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储能、蓄能技术创新,加快建设抽水蓄能工程和用户侧储能、蓄能设施,加快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储能”联合建设模式,平衡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四是进一步压减东中部特别是重污染地区的煤电项目和已有煤电产能,通过受入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解决东中部地区新增、替代电力需求和西部、北部地区清洁能源消纳问题。
陈修言委员: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认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偏低,尚未形成规范、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用地缺少政策支持,建设方多以租赁、分成等方式与场地方合作,成本高、风险大,社会资本的投资意愿不强,目前主要依靠电网企业推动。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各地的市政建设规划较少考虑充电设施的布局和用地等事宜,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与实际执行情况偏差较大,老旧小区加装充电设施的难度更大。充电设施数量偏少,车桩比例仅为3.6∶1,使用的便捷性有待提高。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充电设施没有统一的互联互通规范,数据联通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用户面临现场找桩难、支付渠道杂等问题。此外,动力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偏短,更换维护费用较高。
陈修言建议,大力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旨在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推动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实现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和挖掘。重点应用领域在客户侧,服务新能源汽车发展是重要方面,能够提供充电方案智能匹配等智慧出行服务,并能够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整体用能解决方案,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综合施策促进充电设施的便捷使用。
他建议,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充电设施公共服务“一张网”,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充电设施位置、状态、参数等数据共享和跨交易平台、跨运营商的无障碍充电支付。全面推行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充电桩等政策。加快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创新。引导全社会共同加快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上,及时滚动修编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并纳入城乡整体规划;将充电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价格上,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充电电价和充电服务费政策,出台峰谷分时电价和激励措施引导有序充电。同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点场所,由政府引导优化投资合作模式,对场地租金等执行政府指导价。
潘敬东代表:深化电网投资与电价改革 保障雄安新区发展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敬东介绍,根据《河北雄安新区电力专项规划》,新区将形成“北交南直、北风南水”特高压受电格局,实现区内100%清洁供电;城市电网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网架结构和技术,全部敷设地下电缆,起步区重点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9%。按此标准,雄安新区电网建设需要巨大规模的投资。到2035年,电网规划静态投资近1000亿元,相当于利用十几年时间再造一个河北南网。
首先,中央资金与财税支持对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目前,针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中央将部分项目列入预算内投资,提供定量资金,协调国有银行给予一定免息或低息贷款额度,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压力;充分考虑雄安新区电网设备和技术研发投入大、可靠性裕度高等因素,由中央给予一定财税优惠,增强服务新区建设能力。近年来各地已有典型实践。这为支持雄安新区电网建设发展提供了借鉴。
其次,深化
电价改革对雄安电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雄安新区未来产业结构决定了电量基数将处于较低水平,河北电网实际输配电价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全国排名倒数第6位,电网收益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弱与投入需求增大不匹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强顶层统筹协调,保持合理输配电价水平,多渠道筹集降低电价的资金来源,对确保雄安新区电网健康发展、服务新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深化电价改革,完善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在即将启动的第二轮输配电价核价中,通盘考虑电网企业承担的雄安电网建设投入和保障电网安全、履行普遍服务、落实政策要求等方面责任,确保电网环节合理收益水平。同时,降低电力行业增值税率和政府性基金,加大清理相关税费和转供电加价力度,推动市场化客户、增量配电、自备电厂等足额承担电价交叉补贴,由各电力市场主体共同分摊电价下降空间。
肖黎春代表:推进港口岸电建设 助力长江大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肖黎春介绍,当前长江航运船舶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以三峡坝区为例,待闸船舶每年使用燃油约2500吨,排放二氧化碳7965.75吨、一氧化碳4.52吨、氮氧化物7.62吨、二氧化硫约12吨、烟尘2.13吨。截至2018年年底,国网湖北电力已推动长江流域湖北境内94个港口进行岸电改造,建成投运总容量11.22万千伏安的岸电设施,年用电量近2100万千瓦时,相当于替代燃油4463吨,减少各类气体排放1.2万余吨。
当前长江流域
港口岸电建设推进顺利,但仍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协同机制不完善。国家层面协同推进长江岸电建设的联动机制已初步建立,部分沿江省市的落实措施不具体、各地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二是配套政策不健全。交通运输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奖励政策已于2018年3月到期,后续奖励政策尚未出台。三是标准规范不统一。技术应用方面,船舶岸电设施改造标准、验收检测标准和船岸接口标准尚不完善;经营管理方面,大多数沿江省市未出台成本核定、服务收费标准,不同区域、不同主体之间缺乏统一的交费平台。
推进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建设全覆盖,沿江省市成立岸电建设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各地、各部门具体职责分工。岸电建设方面,建议各地、各部门精简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项目立项、审批手续;沿江省市出台相应的强制性法规文件,加强沿江停靠船舶污染问题专项监测监督和刚性执法;港口企业实施使用岸电的船舶优先离泊等激励措施。岸电运营方面,建议交通运输部尽快出台岸电项目建设和船舶受电设施改造补贴奖励政策,完善各地岸电服务标准和定价政策。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涵盖岸电设施建设、设备配置、运营操作、检验检测、信息交换等全链条的岸电标准体系。建设基于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港口岸电互联互通运营服务平台。
王金行代表:优化营商环境 当好电力先行官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金行表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活力与质量。当前,吉林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对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为突出。而电力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电力”指标为十项一级指标之一。
过去一年,吉林省电力营商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在30项常用办(用)电业务中,24项实现“一次都不跑”,4项实现“只跑一次”,93%以上的办电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高于吉林省政府2018年提出的“只跑一次”工作目标13个百分点。国网吉林电力将以“三型企业”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推动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汇集和转换作用,体现枢纽功能;通过为各类电力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快捷、高效的供电服务,体现平台功能;通过提升服务客户用能需求的水平和能力,整合上下游企业信息服务各方需求,充分体现共享功能。
未来,国网吉林电力将深化“只跑一次”供电服务新机制,推广大中型企业“三省”服务和小微企业“三零”服务。“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客户,构建智能化供电方案管理模式,实施配网容量动态开放,建立灵活便捷的物资供应机制;针对小微企业,根据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类分层延伸投资界面,对低压小微企业实行零上门、零投资、零审批服务,降低客户办电成本。”王金行说,国网吉林电力还将加快完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面向客户和市场的现代服务新体系创新发展,切实当好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电力先行官,服务东北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