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9日为期两天的“2019年北方地区
清洁能源供暖峰会暨山西省‘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交流会”在太原中北大学召开,来自
太阳能供暖、生物质发电、地热供暖清洁能源产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500多人聚集中北大学,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李惠斌、山西省太阳能协会会长温建新、山西省科协郝建新副主席出席。
会议以“交流清洁供暖技术 共享绿色低碳生活”为主题,就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的现状和产业趋势、技术路线等业内所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总结了近年来北方地区及山西清洁取暖的成果,及推广“煤改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空气源热泵及多种辅助能源集成互补的应用模式及经验。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研究室孙培军列举我国北方可再生能源供暖产业现状,2018年清洁能源供暖替代近9000万吨标准煤;其中,太阳能供热占62%, 地热占30%, 生物质能供热8%还多。但从整体来看发展并不均衡,市场增长主要以地热为主,太阳能供热(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连续四年份额下滑。生物质供热发展不及预期。从长期来看,清洁供热产业上升空间还是有的,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此外工业热力消费也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
关于“光伏+辅助能源”技术路线的问题,华北电力大学博士李永华介绍,在太阳能燃气互补热电联产领域,我国槽式热发电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在北方供热、供暖可适当采用。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常泽辉认为,当前清洁能源热电联产技术,还存在能流密度低、供能时间不连续,传统集热器光热转换效率低,占地面积广等突出问题,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建筑用能上和农业土壤跨季节储热都有良好表现。
北京大学郑秋云博士为大会带来了CO2热泵系列化技术研究进展情况,CO2热泵系列化技术主要应用在空气源热泵利用方面,二氧化碳热泵技术被称为成为新的“生态精灵”。目前,中国空气源热泵产业发展历程将近20年,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市场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郑博士认为,究其原因还是我国跨临界CO2热泵系列化技术开发滞后,只有商用系列部分开发,家用系列、兆瓦级系列技术开发国内尚未涉及。他建议加强CO2是环保高效的冷热输运转换介质,与太阳能结合实现热电联产,为冬季供暖提供重要途径。
山西能源局清洁利用处副处长韩瑜介绍了近年来山西“煤改电”应用的成绩与发展思路,他表示2019年开局,山西省将抓紧制定实施《山西省2019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指导意见》,要因地制宜、有条件市县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对于集中管网覆盖不到地区,发展分布式供暖(水地源热泵、太阳能、蓄热电锅炉等),辅助居民“煤改电”。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动煤改电,推行低温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等适应技术。条件达不到“煤改电”的偏远农村地区,继续加大洁净煤,优质炭供应力度。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田琦认为山西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热容量为1.93×1015千焦,折合标准煤6590万吨。浅层地热能可制冷面基12.27亿平米,可供暖面基6.671平米,适应大力发展地热供暖产业。
国网山西省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乔云亭阐述山西光伏+清洁能源供热主要面临的困难:电网的特点是“以量定产”,电网储能能力薄弱。受电网环境制约,山西新能源产业推进还需努力。在清洁取暖方面,他建议“煤改电”相关地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电网技术条件,考虑好采暖成本、建筑保暖条件等因素,宜什么用什么,科学合理布局。
企业代表-日出东方阿康桑马克大型太阳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代表杨金良总工重点介绍了他们在建设的藏浪卡子县城太阳能集中供热项目,对北方清洁采暖工程起到一定借鉴作用。藏浪卡子县城项目总面积3.6万㎡,蓄热水池1.5万㎡,可满足15万㎡供暖的机房与换热站。技术采用丹麦阿康桑马克公司水池蓄热、太阳能集中供热,一期建成太阳能采光面积22275㎡,蓄热水池1.5万m³。
针对光热供暖项目在高寒地区施工成功率极低的现象,杨金良总工认为,北方地区清洁采暖项目建设中采暖建筑类型与太阳能采暖技术要匹配,其次,当地太阳能辐照资源特点及经济承受力都当在方案选择内。
大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圆满结束。与会者清楚意识到,清洁供暖是一项长久攻坚战,一定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情况才是北方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