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价上网时代渐行渐近,特别是2019年风电竞价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启,有观点认为,非技术成本重压和电力市场机制不顺,产业对于平价时代到来没有准备好,2020后风电市场将大幅萎缩,风电好日子也就这两年了。
站在转折的十字路口,尽管有不同声音,但远景坚定地认为,中国风电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黄金十年。
第一,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没有变,去补贴挤泡沫,倒逼产业进入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新阶段。
过去十年间,中国风电设备价格降低了60%,风电开发造价降低了40%。规模化发展使得中国风电产业成本大幅下降,初步具备与火电等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但中国风电产业大而不强,风机可靠性和发电效率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2021年风电平价上网在即,明确的政策预期让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一方面,以远景为代表的技术企业致力于提供可靠性更高、发电效率更高的智能风机设备,为开发商提供最优LCOE的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专业的投资开发企业也将更加理性务实,从技术经济性角度、以收益最大化为投资决策原则选择合作伙伴,共同推进风电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循环之路。
第二,风电技术持续进步,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不只未来十年。
2018年新投产
风电容量中,中东南部地区与“三北”地区比例大致各占一半,累计容量中,三北地区1.328亿千瓦,中东南部地区5120万千瓦,分别占比72%和28%。从数字背后我们看到,中东部低风速区域不仅是大市场,更是我国风电技术进步的练兵场,效率提升持续降低度电成本有目共睹。
2019年初,“三北”四省解禁后“红六省”变为“红二省”,北方高风速地区规模化平价市场将再次成为风电技术进步的动力。此外、
海上风电、
分散式风电以及退役风电机组改造市场,为中国风电技术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大兆瓦、大叶轮、定制化风机、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等延伸服务,特别是随着能源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将更好地预测和协调风电能量管理,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风机和风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中国风电产业,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提高效率和可靠性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绝不是以整机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为基调的低层次比拼。
第三,投资、电网企业相继传递积极支持风电发展的信号。
2018年以来,国网在服务清洁能源发展方面释放出积极信号,正在推进的“三型两网”战略对风电接入和消纳是一个巨大支持,这将确保实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超过50%的目标。
再看开发企业,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纷纷提高了未来几年风电的投资额度和新增装机规模。传统的“五大六小”发电集团2019年风电装机和招投标预期规模均比往年有大幅增长,有些甚至翻倍。主流的民营风电开发商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基于信心和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立场,我们对行业发展提出三点思考。
第一,风电行业应更加包容。
一是业内包容,比如开发商和整机商要相互包容,如今的风机产品质量和技术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双方合同条款需要做出新的调整,给整机商留出利润空间。
以前整机产品的毛利率超过10%,押10%的质保金仍然“有利可图”,但当风机产品的毛利率跌破个位数后,如果再被押5%-10%的质保金,那就没有利润了,而且现金流会非常紧张。
整机商对开发商的支持,体现在不仅要向开发商提供高发电性能、高可靠性的风机产品,还要通过技术创新为开发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开发商降低度电成本,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要进一步融入能源系统。过去风电规模小,如今已经基本“成年”,同火电竞争、向电网提出更多需求时,要更加积极融入到能源体系,用更低的度电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让清洁能源更具有商业竞争性,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第二,进一步扩大合作。
行业内既要竞争也要合作,尤其在行业困难时期要抱团取暖,共同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共同把风电事业做强做大。良性的行业内竞合需要开放的心态,避免同行拆台和恶性竞争。
行业外合作,要通过智能物联扩大风电在更多行业利用率。比如,2018年全国的数据中心累计用电量超过1300亿度,相当于北京和天津用电总量;再比如,中国铁塔公司有四、五百万个通信基站,所有基站都是全天候运作,每年至少数百亿上千亿的用电量,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年的运营成本中电费占比30%以上。这些行业都是风电潜在的市场,既解决了风电消纳,也提升了风电影响力。
第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分享机制。
过去几年,中国风电约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的40%以上,开放合作加快我国成为风电强国的发展步伐。比如海上风电,可通过引入欧洲先进的作业船舶、运维船、长距离海缆以及漂浮式风电技术,引领中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风电可向“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分享和输出发展经验和技术,助力这些国家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进而扩大中国风电全球路径和成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