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间,按照惯例(每月一次),“垃圾分类”概念股
盛运环保再次发布了存在重大违法强制
退市或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而受此影响,公司
股价再次下挫,截至29日收盘,股价下跌2.53%。
存误导性披露之疑
实际上,自今年3月29日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以来,盛运环保共发布了4次此类公告。并且在公告推出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的股价也普遍下挫,其中5月30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杀伤力”最大。
数据显示,从5月31日开盘盛运环保的股价便开始上演“跌跌不休”,且跌幅巨大,5个交易日大跌36.61%。直至创下1.15元/股的历史新低之后,距离“毛票”仅差一毛五。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之后,站在“垃圾分类”概念风口的盛运环保迎来了久违的大涨。6月10日至6月25日,12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录得9个涨停板,累计涨幅高达130.17%。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盛运环保股价风口起飞并达到近期高点,逆转再次发生。
资料显示,在6月25日公司股价达到高点之后,次一交易日开盘便一字板跌停,此后至今仍处于弱势调整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将每月的风险提示公告安排在了6月25日晚间推出。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四次公告分别在4月29日、5月30日、6月25日、7月28日发布,仅有6月25日与每月的发布时间有较大偏离。而针对此现象,东方财富股吧的股友提出了质疑,“为何公司不进行规律性的提示,反而在股价上涨至相对高位时进行披露,是否存在误导性?”但公司答复,“公司严格按照交易所信息披露规则进行信息披露”。
总工程师精准减持 董事长增持“爽约”
发生在盛运环保身上的疑点并不止于此,公司高管推出减持计划及实施减持的时间节点也透露出了一些信息。
据记者了解,自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以来,盛运环保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资产重组以期改善公司的现状。但是,由于2017年的巨幅亏损,盛运环保难以支付1000万元的诚意金,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最终被终止。而受此影响,公司的股价也由近10元/股滑落至近4元/股,跌幅近60%。
但在2017年12月1日,盛运环保发布由于重组而停牌公告之时且公司股价未大跌之前,公司的总工程师、董事和持股5%以上的股东相继推出了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并且拟定减持期间分别为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和3个月内。其中,总工程师、董事的减持计划均是在2017年10月27日推出,并且在紧接下来的11月21日和23日公司总工程师进行了股份减持。但是由于至2018年6月1日公司股票才复牌,盛运环保的董事和持股5%以上股东均未能减持,最终作罢。
除了精准减持之外,盛运环保高管增持计划推出的时间节点也颇有意思。
资料显示,在重组计划推出之前的7月14日,盛运环保控股股东、董事长开晓胜为增强投资者信心,高调宣布计划在公司股价不超过15元范围内增持不低于2亿元且不高于10亿元的公司股份。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份增持计划推出之时,盛运环保2017年半年度业绩同比下滑的预告也同时公布。或许是因为这两个消息的对冲,公司当日股价并没有明显变化,收盘微涨1.53%。
在此之后,由于重组处于实施过程中,增持计划不得不两次延期,直至增持计划实施时间过期,那时公司股价已经滑落到3元/股左右,而开晓胜之后再未提起增持计划。
高管竞相离职
据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开晓胜增持承诺的“爽约”或许与其辞职有关。
盛运环保4月2日的公司董事长辞职公告称,开晓胜由于个人原因,于2018年3月30日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在公司任职。该公告同时显示,截至披露日,开晓胜持有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13.69%,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所以这样的结果显然难以被投资者接受,在2018年8月22日公司宣布开晓胜未增持公司股份时,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2.64%。
与此同时,记者发现,在盛运环保重组期间以及失败之后,公司多位高管辞职。
据记者统计,自2010年上市以来至重组计划推出之前的近7年时间,盛运环保累计发布了9份高管辞职的公告。而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不到1年时间里,公司相继推出了6份高管辞职的公告。其中,除了涉及上述董事长开晓胜之外,董事胡凌云、副总经理郑凤才、副总经理乔广义、总工程师曾纪进、总经理王仕民也在其内。另外据Wind统计,2018年和2019年的离职人数也远超历年总和。(见附图)
尽管这样的操作令人大跌眼镜,但盛运环保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应该还是在投资亏损上,漫漫“解套路”何时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