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
海油气电集团公司旗下邯郸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请宣告破产,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9月11日举行。据不完全统计,这已经是2017年3月至今为止中海油气电集团旗下第7家申请破产的企业。这个拥有50家子公司的中海油气电集团,申请破产的子公司占比已经超过10%。
中海油气电是天然气领域的巨头
中海油气电集团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邯郸新能源的控股股东。公司主要是负责统一经营和管理中国海油气电板块业务。
LNG接收站、
天然气发电、
天然气管道、天然气贸易和加注板块是公司5大业务类型。
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部门变身成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中海油气电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困境也遇到了很多发展机遇。中海油气电从事的业务主要就是天然气,它们在国内沿海地区积极建设天然气管线大动脉,形成统一的LNG贸易平台,并迅速占领了国内LNG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
在天然气管网建设方面,中海油气电集团积极建设了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四个东南沿海省级天然气管网,已投运3465公里,在建1395公里,累计共4860公里,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难以覆盖的东南地区,中海油气电有自己的天然气管网布局。
但是中海油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相比,在天然气业务方面的能力却不及前两家公司,天然气业务板块投入巨大,经历了去年的天然气局部供应紧张的难题,中海油在东南地区的天然气保供方面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因为进口天然气价与销售价格出现倒挂,中海油气电也因此蒙受不少损失,很多子公司也受到了影响。
多家子公司却资不抵债
根据企查查网上资料显示,中海油气电的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数量已经多达50个,集团化目标实现后,中海油气电的子公司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有的企业效益不错,有的企业却严重资不抵债。
国际能源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3月至今,中海油气电已有7家公司因严重资不抵债先后申请破产。中海石油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海油气电通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海油铜陵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海油湖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海油营口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海油云南能源有限公司和中海油邯郸新能源有限公司 这7家企业都出现了经营问题,利润下滑、营收减少、负债增高到最终只能走向破产之路。
以此次申请破产的邯郸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早在2016年就出现了经营异常的情况,今年2月,该公司还登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许早该做个了断,邯郸新能源申请破产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
此前进入破产程序的中海油云南能源有限公司也同样走向了资不抵债的死局。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636.37万,截至2016年底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42063.33元,已经超过注册资本,截至2017年底,云南这家公司还欠贷款本金1350万元及相应利息已到期但未清偿。
其余几家公司情况类似,基本上已经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或者是未来债务将大面积出现逾期,无力偿还。中海油气电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中海石油山东新能源有限公司、邯郸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申请破产是集团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压减”和“处僵治困”工作的统一部署,为实现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等发展目标,主动清退、压减了个别单位。
改革需要付出代价
处置僵尸企业、压减管理层级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无论是在能源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皆是如此。中海油气电作为天然气领域的巨头公司,在整体的市场份额中还属于偏安市场一隅的角色,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要做出一些牺牲。大刀阔斧地砍掉一些严重亏损的企业,减少“出血点”,将优势资源集中在更赚钱的领域才是上策。这也是为独立运营的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给公司的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做好准备。
国际能源网记者获悉,国家管网公司可能于本月正式挂牌成立,届时全国油气管网将统一由一家公司进行管理,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说,中间的管道业务被剥离,意味着原有的一部分业绩收入将落入别人的口袋,不仅如此,开放上游的开发端和下游的销售端,也会让更多的其他企业涌入,在自己原有的业务领域增加更多的竞争对手。
为了及时应对不利影响,中海油气电已经开始甩掉一部分僵尸企业轻装上阵。在天然气市场上,中海油气电开始进行资源整合,积蓄力量,将天然气业务板块进行调整,为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做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