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及早部署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保障相关工作。今年年初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就天然气产供储销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天然气产业发展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与各类资本角逐的主战场。在当前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如何把握天然气产业保供与保效之间的平衡点,使之担起我国能源转型主力军的重任?
保供长期承压产业体系亟待完善
去年,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880亿立方米以上,比上一年增长10%,多家天然气销售公司的销售增量和增速撞破历史最高线。“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当下天然气供应新常态。
8月1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召开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储气设施建设督查总结电视电话会指出,今冬明春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仍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增储上产、储气设施建设和管网互联互通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做好供暖季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在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尽管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油气供需总体宽松,但进口长贸资源价格维持高位,进口资源风险加大。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业务2019年年中工作会上,中国石油要求超前谋划今冬明春的
天然气保供工作,加大与油气田的沟通协调力度,进一步增加冬季国产资源量,科学优化LNG接收站接卸计划,入冬前确保储气库高库存、LNG储罐高液位和管网高管存,有效应对下游需求激增和中亚气供应风险,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管道互联互通,确保民生用气、重点地区和高效市场天然气平稳供应。
正因为天然气保供将长期承受压力,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天然气产业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站在发展风口持续“失血”原因何在
站在天然气快速发展的风口上,国内天然气供应企业却戴着亏损的“帽子”,这是中国天然气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的成长性问题。
由于我国国产气资源禀赋较差,天然气产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需要从国外高价进口天然气。在价格政策的限制下,为了保证民生用气,由于价格长期倒挂,供气企业处于多销多亏的被动境地。
在中游环节,天然气产业链输送环节过多,抬高用气成本。天然气产业链从上游气田至终端用户涉及长输干支线管道、省域管网和城市燃气管网等多个输送环节。终端用户的用气价格由井口价、干线管输费、省域管网管输费、城市燃气输配费等多项费用累加而成。
“我国天然气输配环节过多,配气价格过高,这导致终端用户用气价格偏高,用户承受能力和政府财政补贴面临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表示。
近年来,中国石油提出做大做强天然气终端,旨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对冲高成本资源带来的巨额亏损,推动资源价值的合理回归。宏观来看,石油央企进入终端,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在天然气领域的带动力、影响力,确保国家政令畅通、宏观调控有力,引导其他资本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就企业自身而言,发展终端能够促进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价值,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优化经营机制,切实降低运营成本,构建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品牌增值。
“油气企业要研究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主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该抓的要抓好,该放的要放开,不但要主导市场,还要引导市场,为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做出新贡献。这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涵义。”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表示。
理顺定价机制加快直供助益终端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转型期,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大力拓展天然气供应来源,着力加强储运调峰基础设施建设,科学确定天然气市场价格,加速产业市场化进程。
天然气从生产环节流动到终端用户,过程应该更加高效,层级更加简化。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16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减少供气中间环节。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减少供气层级。”
在国家明文规定加大直供力度的同时,对于工业直供政策的呼声也从未停止。工业直供就是大型工业用户直接向上中游天然气供应商购买天然气,用于生产或消费,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输配环节成本,将红利直接传递到最终消费者,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民生。
与此同时,定价机制的完善也迫在眉睫。“上游供应商巨额亏损,终端用气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直接影响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本,我国现行定价机制无法适应天然气产业蓬勃的发展趋势,这是引发天然气产业链上各方冲突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尽快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建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使上游的价格波动能有效传递到下游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履行市场监管和服务职责,加强天然气市场供需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向市场公布需求与供应变化情况的预测,以信息透明化来打破价格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此外,“要强化天然气市场价格的监管,严厉查处恶意炒作和哄抬气价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天然气业内相关专家表示。
根据预测,2030年国内
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5000亿立方米左右,终端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在这一过程中,油气企业与各市场主体的合作机会远多于竞争。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从根本上共同解决产业链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矛盾,才能使民生改善,经济企稳,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受益,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