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楚水,在历史中留下了太多绝美的印痕,时至今日,巴蜀已然成为新的矿藏宝地。在如今油气勘探开发环节成为国家关注重点的情况下,为了解这片矿藏真实的情况,记者来到以“蜀道难”著称的
川气东送“主战场”——巴蜀之地,探访位于崇山峻岭间的普光、元坝两大气田。
起点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
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的川气东送管道,由西向东穿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逾70多个城市,终点位于上海市青浦镇,管道全长2200公里,是继西气东输管线之后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绿色能源管道大动脉。
回顾近年来的天然气供需形势,随着煤改气的落实与跨越式推进,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天然气进口同比增长31.9%,至9040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天然气上游勘探开采进一步承压,在保障产量的同时,调节地域间资源不平衡的难度也随之提升。
普光、元坝两大气田目前生产情况和增产潜力如何?又将在川气东送中发挥多少作用?
嘉陵江畔——元坝气田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古时的嘉陵江以山水峻美而流于诗中,如今的嘉陵江畔,世界首个近7000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
元坝气田正静卧于崇山中,源源不断牵出深藏于峻岭之下的气藏。
元坝气田是世界首个近7000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也是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发现的又一大型海相气田,具有超深、高温、高含硫、多压力系统、气水关系复杂等特点,是世界上罕见的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田,也是世界上建设难度大、风险高的气田之一。
西南石油局2011年启动元坝气田开发建设,2014年底一期试采工程投产,2016年底全面投产,建成年产40亿立方米原料气、34亿立方米净化气、30万吨硫磺生产能力,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
截至10月26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坝气田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154亿立方米,外输商品气135亿立方米,生产硫磺123万吨。目前,元坝气田日产原料气11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能满足2000多万户居民用气需求。
超深以及高温高压带来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开采技术难度方面,而高含硫这一特点,则从勘探之初直到采出、脱硫都伴随着苛刻的安全监控。为此,元坝气田净化厂应用了国内首套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工艺包,天然气总硫回收率达99.8%以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天然气净化技术国产化。
行走在净化厂区,除了正常参访必需的服装,便携的硫化氢检测仪器同样需在身前随时佩戴。据厂区安全负责人介绍,元坝气田是一个高含硫化氢的气田,硫化氢含量平均在6%左右,因此从开采到净化均必须达到全封闭式处理。
智能化是元坝气田的亮点之一,体现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气田广泛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传感等技术,对油气井、工艺流程、生产环境等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采集、监测、控制和报警。通过生产安全管理大数据系统,实现生产运行、实时监控、动态分析、紧急处置等集约化管理,生产调度、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安全环保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元坝气田的建成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清洁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缓解国内天然气供需矛盾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巩固了中国石化在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开发建设上的领先地位。
千里巴山——普光气田
十年前,中原石油人在大巴山深处攻坚克难,实现了国内最大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的成功投产,成就了中国石化上游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普光气田。
普光气田探明地质储量4122亿方,十年来,普光气田加快勘探开发和产能建设力度,推进挖潜增产技术攻关,强化生产组织协调,实现了气田持续高产稳产。截至10月4日,普光气田累计生产井口气800.13亿立方米,累计向“川气东送”工程沿线80余个大中型城市、近2亿居民输送净化天然气约560亿立方米。
“普光气田的海相储层硫化氢含量高达15%,二氧化碳含量高达8%,集剧毒与强腐蚀性于一体。由此带来的硬、斜、喷、漏、塌、卡、毒等难题,犹如一只只拦路虎挥之不去。”普光气田生产管理部主任韩玉坤向记者介绍道。
经过近七年的技术攻关和工业化应用,中国石化创新形成了“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效开发技术”成功,实现了普光气田安全高效开发和工业化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开发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
普光气田开发运行初期,关键设备多采用进口设备及备件。随着气田生产时限的延长,进口设备故障不断增多,同时受采购周期长、选择余地小、修复难度大、维修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时至今日,大型设备、关键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高,整体国产化水平达到95%,静设备国产化率达到100%。
随着“第二个八年稳产”规划展开,从2017年开始,普光分公司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紧锣密鼓地部署了一大批探井和开发井。毛坝504-1H井、大湾405-4H井、普光108-1T井、普光3021-4H井共4口井相继投产,日产气量分别为90万、60万、10万和45万立方米,有效支撑了气田持续稳产。
2019年上半年,普光工区内12口新井同时期施工,达到了新一轮勘探开发会战的高峰,为进一步落实接替资源量,延长气田稳产期奠定了基础。
普光气田更是将“高效”二字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气田建设初期,打一口井的费用是常规气藏开发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为减少投资,普光气田坚持“少打井、打高产井”,将方案中的开发井数由最初的52口优化为40口,仅此一项就减少各项投资34.1亿元。
环境保护同样是普光得以稳定生产的重要旗帜。围绕“绿色气田、生态工程”的建设目标,普光分公司先后投资57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和节能减排。首创高含硫气田水组合除硫工艺,做到高含硫气田水全部达标处理和回注,净化过程中的工艺废水100%实现回用,所有废水、废气排放实现24小时在线监测,解决了开停机期间尾气二氧化硫浓度偏高的行业难题。
为确保气田安全,普光分公司建立了高度自动化的“四级关断体系”,一旦气田某个生产区域发生异常,这套体系能自动判断、迅速反应,完成“全气田关断、支线关断、单站关断、单井关断”的四级关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半分钟就可以关闭所有气井,通过智能化保证安全运行。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含硫天然气田有400多个,但多因技术制约而未开发。普光气田的实践,吸引了多国的关注。沙特阿美公司在普光气田考察后,决定让中国石化公司进入沙特所有油气钻井市场,并成为阿美公司陆上最大钻井服务商。
川气东送
长江经济带,横亘在我国中部,这条占国土面积21%的经济走廊,其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同时,也聚集着全国30%的石化产业和40%的水泥产业。
“川气东送”工程是贯穿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能源大动脉,是继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后的又一重大工程。
以普光气田为“川气东送”的起点,源源不断生产的天然气正沿着川气东送管道穿山越岭、顺江而下,为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提供绿色动能。
绿色动能驱动长江经济带快速能源转型。以景德镇为例,曾经城市里柴煤窑盛行,烟囱林立,浓烟滚滚。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重,市政府开始陆续拆除烟囱和煤烧圆窑。但是替代的水煤气对环境的负面效果依然存在。“川气”的到来,不仅结束了江西省不通管输天然气的历史,还把中国“瓷都”带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绿色发展阶段。
截至10月15日,川气东送管道日输气量突破4700万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同时,川气东送管道今年输气量已达118.7亿立方米,完成全年输气任务的81.3%。
今年是川气东送管道公司提质增效关键之年。他们与南川页岩气实现互联互通,组成由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元坝气田、南川页岩气田的多气源供气格局。增压工程一期投产,将管道年输气能力提升至150亿立方米。
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生产运行,“川气东送”已经做好了准备,在保证安全稳定生产的同时,也将继续挖掘这片巴蜀之地气藏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