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国际油价10%左右的反弹依然让不少人难以从此前的“巨震”中放松。
3月9日,由于疫情冲击叠加OPEC+谈判失败,国际金融市场迎来惊心动魄的一天。从亚太到中东再到欧美,自东向西,国际油价开启环球暴跌模式。全球市场油价标杆布伦特原油期货数秒内崩跌31%,从每桶45美元跌至31.52美元。WTI原油期货盘初狂泻28%,至30美元/桶。
如此剧烈的单日下跌幅度,上一次还是在中东战争爆发的1991年1月,距离现在已过去了29年。而国际油价近10年来最大的跌幅出现在2011年5月5日,当时布伦特单日下跌10.39美元/桶,也是近10年仅有的一次跌幅超过10美元/桶。
这次堪称历史性的油价下跌
随即带动了全球相关期货与股票市场狂跌
金融市场呈现出动荡态势
震惊之余
人们开始反问
造成这次油价暴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否历史重演
是否意味着石油行业凛冬已至?
从表面上来看,本轮油价暴跌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拒绝减产协议,沙特祭出“减价+增产”的举措,打响原油价格战。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与本轮油价暴跌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是2014年。在国际油价跌幅超过10%的情况下,以沙特为首的OPEC拒绝减产,导致油价高位抛落,腰斩曾经高达100+美元/桶的布伦特价格,并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低油价时代。
从深层次看,这轮油价下跌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既有沙特降价增产的直接原因,也是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所致,更有政治博弈的因素影响。
NO.1 全球疫情加剧原油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对于石油这种极具全球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来说,除了供求关系,还有更多长期和短期因素影响着国际油价。
近年来,石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全球石油储量、产量,非常规资源开发加快,都使石油的供应能力不断提升,替代能源、能效提高和绿色转型等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石油消费需求,改变了全球能源原本的供需格局。
从经济环境的角度观察,早在疫情发生前,全球经济就已经增长乏力,中美贸易摩擦和英国“脱欧”等动荡让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2020年经济增速为1.7%,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为4.6%,低于过去多年增速水平。
1月下旬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不断蔓延。进入3月,在中国国内疫情逐步好转之际,全球疫情加剧,目前确诊病例较多的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合计占全球原油需求25.2%,直接导致总需求萎缩、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的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已,美国纽约股市接连暴跌,欧洲三大股指震荡下行,东京股市上演过山车行情,中东各国股指全线暴跌……
疫情的扩散,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业停产,旅游业陷入萧条,全球经济活动节奏显著放缓,原油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造成石油市场疲软,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浓重阴影。经合组织(OECD)上周大幅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牛津经济研究院报告预测也颇为悲观:若疫情出现全球蔓延,2020年全球GDP增速将较基准下滑1.3%(1.1万亿美元),且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恐将降为0。
英国金融数据公司Markit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对原油的日需求量减少近400万桶。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日前也表示:“这是前所未有的季度下降纪录。”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减少了石油需求,导致了石油市场供需失衡。国际油价呈现大幅下跌趋势,进入2020年以来,布伦特油价从最高点71.75美元/桶跌到了3月5日的45.18美元/桶,累计跌幅超过37%。
数据表明,2月初以来,全球油气价格步入下行通道,一直在50美元/桶上下徘徊。3月6日OPEC+减产协议没有达成,国际油价更是出现了单日跌幅达到10%的断崖式下滑。由此,英国市场调查机构IHS马基特公司石油分析师罗杰·迪万预计,油价将在二季度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可能会触及低于20美元/桶的水平。
NO.2 OPEC+减产协议谈崩成为油价暴跌导火索
正是为了稳定国际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计划采取“限产保价”措施。先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推测将签订新的协议,为应对油价下滑而进一步扩大减产规模。方案是将现有210万桶/日减产计划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额外减产计划方面,OPEC成员国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成员国则削减50万桶/日。
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随着谈判破裂,沙特这个国际能源市场上唯一拥有大量剩余产能的产油国,打出降价+增产的“组合拳”,一举震动了国际能源与金融市场,在展示其国际原油市场独特地位的同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让沙特率先尝到了油价下跌的滋味:沙特股市开盘即大幅下跌,沙特证券交易所股指当天大幅下跌8.3%。其中沙特阿美股价重挫9.1%,跌破了去年12月IPO时的32里亚尔的发行价,市值蒸发约1500亿美元。受沙特股市连累,海湾国家股市3月8日纷纷出现暴跌,单日跌幅创下过去15年来之最。
纵观油价历史趋势,推动油价探底回升的关键因素仍在于OPEC+释放出减产信号并能够有效执行。过去3年,OPEC+前7次减产都有效维护全球石油市场供需重回“紧平衡”状态,使油价逐步稳定在65美元/桶上下,这是供需双方都接受的价格水平。
分析认为,沙特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油价暴跌的国家,因此价格大战的举动不排除是向俄罗斯施压,促使其早日重回谈判桌。但如果从此开启新一轮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越来越多的产油国加入市场争夺,将对石油市场和国际油价造成巨大冲击。
长期来看,国际油市仍保持供过于求。低油价将使得主要产油国财政压力增大,最终可能迫使其做出减产决定。但就眼下而言,OPEC+谈判破裂后,沙特和俄罗斯相继表达了4月增产的意愿,不排除3月底当前减产协议到期后,从二季度开始各产油国将不再受到维也纳联盟协调机制的约束,各产油国可以自由放开生产,将给供应端带来巨大冲击,短期内世界石油供应将大幅提高。
一旦目前局势形成僵局,国际能源市场可能会进入新一轮的剧烈变动期,导致全球石油供应进一步过剩,国际油价不可避免地进入新一轮低油价周期。
NO.3 石油政治博弈加大国际能源市场持续动荡
放宽视野就会发现,这次OPEC+谈判破裂,与正在进行中的中东冲突、也门战事背后的地缘政治关系微妙。类似情形曾在2014年至2015年的油价暴跌过程中呈现。
本轮油价暴跌同样是一次政治博弈,称得上是产油国市场份额的利益争夺。分析认为,迫于财政压力和经济支柱仅能依靠石油的单一性,沙特作为美国盟友,希望拉住俄罗斯与OPEC一起减产,以维持供需平衡和相对较高的油价,本意是追求更多的产油国经济利益。但俄罗斯看到的是,OPEC减产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美国页岩油产量占据。
自从美国页岩油气技术成功开发和应用,2014年以来产量持续上升,油气产量远超沙特900万桶、俄罗斯1000万桶、美国1300万桶的日产量。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希望OPEC减产维持油价,自己却从不参与减产、不承担油价维持义务,由此造成全球石油产量持续增加。
就全球石油生产成本而言,虽然中东地区只有每桶10至20美元,但俄罗斯每桶20至40美元的石油生产成本紧随其后,再加上产业基金支持,俄罗斯有资源也有能力争夺石油市场份额,因此抓紧时间与美国形成原油市场的抗衡。据俄罗斯政府网站消息,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3月9日俄总理主持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表示,俄罗斯石油市场拥有可靠的资源基础和足够的资金储备,能够应对可以预见的油价波动,并能保持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竞争力。俄罗斯有能力将日产量提高50万桶/日,这将使该国的原油日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80万桶。
上世纪70年代,OPEC拥有世界石油产量的60%至70%,具有强大的调控能力。但进入21世纪后,OPEC的产量不足全球产量的一半,政治地位和生产能力一再弱化,无法依靠石油以外的手段操纵石油市场,只能期望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加入或支持OPEC。
由此形成的低油价格局,令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股市震荡加剧,财政压力加大,如果超低油价一直持续下去,很多产油国将面临致命压力,同时也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其页岩油的生产成本更高,而面临竞选压力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不愿看到股市和经济数据恶化。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俄罗斯或许有意借油价暴跌来打压美国页岩油产业,迫使美国页岩油企业减产。可以预见,美国页岩油行业将在低油价时期迎来更多的破产和整合。但是也应该看到,美国页岩油企业通常在年初就制订了全年的资本开支计划,手握足够的资金,要调整资本开支通常要等到下一个财政年度。目前油价的下跌正处于一年之初,美国页岩油企业尚有较大应对空间。
最后,油价下跌对于消费国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有利于各国降低生产成本并增加原油储备。但在世界经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扩散的背景下,这也可能加剧需求萎缩效应,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国际能源市场的持续动荡。一旦减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油价,可能助推全球经济下行,反而对国际油价再次形成压力。
此外,OPEC+未正式宣告谈判破裂。3月6日会议结束后,OPEC秘书长巴尔金都表示未来几周还将就减产举行更多非正式会议。有消息显示,减产联盟联合技术委员会将于3月18日举行会议,而俄罗斯仍愿意在6月举行减产联盟会议。
目前来看,减产联盟解散并不符合各方利益。一方面,放弃减产后油价断崖式下跌对高度依赖油价的产油国的伤害可能要远远高于美国,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像2014年一样,放任油价下跌一段时间后最终还是达成减产协议。另一方面,减产联盟解散后单打独斗可能更难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产量不断增长带来的冲击,抱团取暖可能仍是比较好的方式。
石油博弈难有赢家
市场恐慌或将因为油价暴跌
进一步加剧
但供需基本面形势
仍将是影响市场的主导性因素
国际油价势必在合适时机
再次回归合适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