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经历过2019年业绩大涨带来的惊喜之后,长源电力猛然发现,仅靠火电一条路恐怕不能走到底。并购湖北电力便是提前下好的一步棋。
5月5日,长源电力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以包括但不限于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等方式购买国电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简称“湖北电力”)100%股权或其主要经营性资产。5月6日,长源电力正式停牌。
今年2月底正式开建的国家电网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给长源电力敲响了警钟,项目建成后,将为湖北地区输送大量清洁电力。届时,本就与水电不相上下的湖北火电产业,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占。
作为火力发电量占97%的长源电力,一定要带着强烈的“求生欲”做点什么。
“蛇吞象”的勇气
据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对于长源电力来说,本次并购重组是一次典型的“蛇吞象”式交易。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4月长源电力的注册资本为11.08亿元,而标的资产湖北电力的注册资本为19.89亿元,对外投资额在30亿元以上。从注册资本的角度来看,湖北电力的规模是长源电力的近两倍。
长源电力是哪里来的勇气呢?
根据长源电力的2019年报,其2019年业绩十分亮眼,主要指标均呈现向好趋势。其中,长源电力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3.7亿元,同比增长12.24%;归属净利润5.73亿元,同比增长174.57%;扣非净利润6.10亿元,同比增长195.85%。
据记者了解,长源电力在2019年实现业绩大涨,主要得益于2019年电煤价格下跌、湖北用电量增长和水力发电量的相对减少。2019年长源电力累计上网电量为177.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8亿千瓦时;2019年1-11月,湖北省电煤平均价格为579.3元/吨,同比下降7.4%,下降幅度为47.8元/吨,下降幅度位列全国各省第八。同时,2019年长江干流和湖北省内清江、汉江等流域来水大幅下滑,水电出力降幅较大。而用电量高增长与水电发电量下滑产生的电量供应缺口需要火电补齐。
亮眼的业绩无疑大大增长了长源电力“蛇吞象”的信心,但除此之外,长源电力急于并购湖北电力,也是出于对未来不可控因素的担忧。
根据长源电力2020年第一季度报显示:2020第一季度其业绩受到新冠疫情和水电水情良好的双重冲击,主要业绩指标均不甚乐观。其中,营业总收入为12.2亿元,同比下降40.6%;归属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下降86.1%;扣非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下降86.2%;发电量为32.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0.7%。
目前,电煤价格持续走低,还可以勉强对冲,日后如出现变数,对于一个火电占到97%的企业来讲,将是个不小的打击。因此,长源电力急于停牌重组,其实是想在事情尚处于可控阶段时速战速决,以免夜长梦多。
并购带来多方利好
除了有2019年丰厚的业绩做支持之外,长源电力最大的“底牌”来自母公司的支持。由于本次并购双方——长源电力和湖北电力同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国电集团。因此,不出意外的话,本次交易应该是在国家能源集团的支持下水到渠成。
实际上,两家企业此前就一直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长源电力于2012年3月28日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受托管理国电湖北公司资产的议案》,所涉资产包括青山热电、荆门江山、汉川发电、松木坪电厂、恩施水电、湖北水电等,装机规模345.88万千瓦,托管费900万元-1100万元/年,这种受托关系一直保持至今。并且,当年定下的最多1100万元/年的管理费一直没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湖北电力的公开资料,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1日,这就意味着上述资产从湖北电力成立起,其实际运营就掌握在长源电力手里。另据记者调查,上述资产占到湖北电力旗下全部类似经营性资产的80%以上。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国电集团其实早有将湖北电力并入长源电力的想法。
同时,本次并购如果成功,对长源电力也将产生多方面的利好作用。
目前,长源电力的火力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的97%,所以一旦出现煤价上升或水电水情偏丰等不利于火电出力的情况,将非常明显的在长源电力的业绩情况上体现出来。而根据相关资料,湖北电力旗下资产中,水电、热电占到多数。所以在并购完成后,长源电力的电源结构将更加合理。
并且,湖北电力的下属资产中还包括湖北电力交易中心5%的股权,在售电侧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这部分资产无疑将帮助长源电力进一步占据湖北电力市场的主动权。
另外,随着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我国未来对碳排放考核将越来越严格,如果长源电力全部依靠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那将会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湖北电力旗下资产多为水电和热电。因此在并购完成后,长源电力的低碳转型之路将比现在要好走许多。
来自特高压的“威胁”
长源电力并购转型的最大动力是来自特高压的“威胁”。2020年以来,随着特高压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一系列相关项目便紧锣密鼓地相继上马,其中就包括国家电网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国际能源网记者获悉,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陕西省榆林市,止于湖北省武汉市,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线路全长1137公里,额定输送容量800万千瓦,总投资185亿元,计划2021年建成投运。项目建成后,将有大量的清洁电力输送至湖北地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湖北省的火力发电量为1466.8亿千瓦时,占到总发电量的50%左右,而水力发电量为1330.3亿千瓦时,几乎与火力发电量相当,而特高压外送电量进入后最先被压缩的一定是火电机组。
此外,一旦当地用电量下滑,长源电力的营收将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情况在今年一季度已有预演。
根据长源电力公告,今年一季度,其下属发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32.37亿千瓦时,上网电量30.39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0.7%、41.0%。上述电量数据下滑主要系受疫情影响,湖北省用电量出现断崖式下跌,部分时段用电同比下降35%以上,全省过半火电机组停运,加之一季度水电水情较好,进一步压缩了长源电力火电机组出力空间。
特高压的建设,无疑会极大改变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结构,这对于我国整体能源转型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站在特高压受端火电企业的角度,特高压所携带的更便利、更低价、更大量的清洁电力,势必将加速其去煤电的节奏。这些火电企业在短时间内将承受巨大压力,转型应该尽早被提上日程。
前文提到,长源电力的转型是国电集团早已安排好的,所以其转型压力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所有火电企业都像长源电力这般幸运。当特高压建成投产进入倒计时之际,那些没有被“安排”的火电企业将何去何从?国际能源网记者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