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晋电外送” 探路能源互联网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宏新谈山西能源转型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
刘宏新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电力是山西转型和能源革命的重点。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宏新接受记者记者采访,积极建言加快“晋电外送”,促进山西能源转型发展。
强化枢纽优势
推进国网战略与山西能源革命相融互促
顺应时代发展和能源形势变化需要,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国网山西电力而言,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不仅是落实国网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地方发展的职责使命。
记者:您如何看待山西能源转型综合改革与国网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关系?
刘宏新: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与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都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生动实践,思想上源出一脉、内容上高度契合、任务上相融互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谋划全球发展,向“国际领先”更高标准迈进,是国网的自我突破,也为山西能源转型中的电力改革提供了抓手。
在推动能源转型中落实国网战略,重点是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从根本上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国网山西电力将紧紧抓住中央赋予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明确战略落地思路和重点,依托连接华北、华中、华东三大电网的枢纽电网优势,争当能源互联网的探路领跑者、能源绿色转型的示范先行者、能源卓越服务的积极奉献者,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山西力量。
记者:您认为应如何更好发挥电力在山西能源转型中的作用?
刘宏新:建设“电力外送基地”是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五大目标之一。目前,山西已建成“三交一直”特高压外送通道格局,连接华北、华东、华中三大区域电网,年外送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
“十四五”期间,华东、华中区域能源电力需求仍保持旺盛态势,最大负荷年均增速分别为5.5%、6.4%,用电缺口将主要通过区外来电解决。目前,山西向华东区域主要通过晋北-江苏特高压直流、阳城电厂向江苏送电,而华北-华中区域电网仅通过长治-南阳单回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工程相连,华东、华中区域受电能力受到限制。
我建议发挥特高压工程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带动优势,规划建设长治-南阳第二回1000千伏交流、山西-浙江±800千伏的晋电外送通道,促进山西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提速储能发展
完善新能源消纳保障机制
2019年,山西风电、光伏装机双双突破千万千瓦,占全省电源总装机的25.3%;山西电网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98.87%、99.84%。根据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目标,2025年山西新能源装机占比力争达到40%,预计风光装机将达到6400万千瓦,电力系统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记者:山西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问题?
刘宏新: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开发条件较好的新能源资源,近年来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容量。光伏发电领跑者基地规模全国第一,特别是把发展光伏与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光伏发电基地4个,使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财富”;累计建成村级光伏电站3698座,占全国13%,累计结算电费和补贴20.7亿元,惠及20余万贫困户。
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给电量消纳带来很大压力,电量消纳逐渐成为制约山西新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如果没有各方面的继续努力和有效的配套措施,消纳形势不容乐观。同时,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给运行调节带来新的课题。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就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提高灵活性调节电源比重,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要更加重视市场力量,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提高市场化消纳水平。
记者:中央《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储能在山西的发展现状如何?
刘宏新:建设储能设施是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能够显著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稳定性和调峰能力,提高电力系统调节和消纳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投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电需求。
目前,山西在运抽水蓄能电站占比不足1.3%,垣曲抽水蓄能电站今年刚开工建设,储能发展远远滞后于新能源快速发展,可以说已经到非常急迫、非发展不可的时候了。
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储能发展激励政策,引导客户侧储能建设,加快储能在电力系统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关注并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机制,促进电站投资建设和效用发挥,吸引多方投资建设储能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