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那么,在推迟了两个月后两会上,武钢、张雷、张传卫、曹仁贤、舒印彪、温枢刚、陈进行、赵萍等8位风电大佬们针对风电行业发展都提出了哪些建议,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以下为风电两会代表建言精华,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钢
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指出,2020年,注定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转折期’。经过十余年发展,行业迎来平价上网‘大考’。而疫情这道‘加试题’对可再生能源供应链、风电场建设进度造成不小冲击。在保能源安全、保产业链稳定方面发挥企业担当,力争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的同时,引领全产业链健康发展,保障能源安全,支撑经济发展,持续推动能源转型与变革。
在行业政策方面,武钢建议:
一是延长风电建设项目并网时限,保障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制度(配额制),对地方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明确具有约束力的强制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考核目标,充分调动企业、个人以及全社会消费绿色电力的积极性,推动能源消费革命;
三是保障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合法利益,严格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建立公平透明的电力交易市场机制,确保可再生能源充分消纳,推动 可再生能源向平价时代有序平稳过渡;
四是建议国家制定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并配套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保障可再生能源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五是发行特别国债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支付滞后问题,支持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
张雷
张雷建议,《能源法》要为“能源革命”所展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设定总体目标和时间表,尤其要设定碳排放净值为零的长远目标。《能源法》要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做出具体的界定,并设定中长期目标。他认为,将2050年作为零碳达成目标的时间点应该是可行的,而且是机遇大于挑战。
具体到风电行业,张雷表示,整个风电行业的确也受到疫情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年年底补贴政策并网要求,风电投资商如果因此错过并网的时间节点,损失将是巨大的。他进而指出,对于2020年并网政策,应该至少要有一定的延续,比如六个月,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六保六稳 ”政策。因为如果大家都是不切实际地去赶今年底的并网,首先可能很多企业赶不上却投入很多,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损失巨大。其次, 如果大家都去赶了,很多项目也可能就不具有经济性,那会导致2021年整个风电装机量的急剧萎缩。
张雷表示,我们目前需要维稳的不仅仅是2020年,我们更需要维稳和确保包括未来两到三年。因此,给予适度的实事求是的缓冲,对于整个风电产业链而言将是比较健康的状态。毕竟风电产业也是目前受疫情影响相对比较轻、整个健康度和活力度不错的行业,这种大起大落的关门政策, 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张传卫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电价退坡对行业的巨大冲击。张传卫建议,放宽海上风电电价退坡并网时间窗口,为通过科技创新降成本创造有利条件;保持海上风电电价理性退坡,加快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滞后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张传卫提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风电供应链,尤其是国际供应链紧张,加之复工延期、进度受阻等因素的叠加,项目并网时间延迟6个月以上,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并网时限要求。建议国家适当延长风电项目并网时限要求(陆上风电延期至少6个月,海上风电延期至少12个月),保障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传卫还提出,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受疫情影响资金成本压力加大,建议进一步降低或减免相关税收,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另外, 建议取消或降低风电企业两个细则考核和电力市场偏差考核标准,为负荷下降导致发电减少的企业降低成本压力。
张传卫最后表示,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对于稳就业、稳增长、稳外资都是上策良策。以广东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为例,未来可在珠江西岸形成2万多亿高技术含量、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仅在风电行业就直接带来上万就业岗位,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绿色能源安全保障,还名副其实成为广东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支柱。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仁贤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提出:建议国家能源管理部门适时调整风电产业政策,对所有合法合规在建风电项目享受补贴电价政策的并网时间节点向后顺延6个月,使企业能够按照原定的投资生产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建设任务。
另外曹仁贤建议,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和开发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降低或减免相关税收,如:疫情时期,减免银行贷款利息、 减少土地相关收费等,降低非技术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其次建议可取消或降低风电企业两个细则考核和电力市场偏差考核标准,为负荷下降导致发电减少的企业降低成本压力。并希望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协调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简化审批程序,合理优化流程,进一步加快 推进电网接入、林业、环评等审批进度,协助项目缩短手续办理和审批时间,为企业减负松绑。
此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迭代的加速,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经和煤电接近,“十四五”期间,大幅度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是进一步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因此,曹仁贤建议 :
一、提高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目标是4.24亿千瓦,由于目标过于保守,结果大幅度超 预期完成;“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为6.8亿千瓦,到2019年底装机就已达到7.94亿千瓦。前几期规划低估了行业变革进步的速度,导致规划形同虚设,随之带来配套设施跟不上、补贴矛盾突出、电网建设滞后等问题。“十四五”规划需承上启下,积极吸取过往经验教训,大胆预测,科学部署,提前谋局。建议将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规划占比提高到25%,205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 高到50%,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2050年实现富强美丽的中国梦提供清洁可靠的动力。
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具体建议。加大发展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在全国形成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清洁电力生产供应格局;鼓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全面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挖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潜力;支持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中规划配置电化学储能系统,改善电能消纳,同时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型能源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建议光伏发电新增规模不低于3亿千瓦,风电新增规模不低于1.5亿千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舒印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指出,要紧紧抓住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新的历史机遇,着力破解海上风电整体规划性不足、技术创新短板问题依然突出、政策支持有待持续加强等制约因素,加快海上风电发展,助力东部能源转型。
对此,舒印彪委员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在“十四五”期间强化对海上风电的顶层设计,在落实“放管服”的同时,支持东部沿海地区 加快形成海上风电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化滚动开发态势;聚焦“新基建”,加快江苏、广东等自然条件好的省份现有海上风电基地建 设,并推动海上风电逐渐向深海、远海方向发展,同一基地归由一个开发主体开发;比照欧洲,由电网统一负责外送电力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聚焦“卡脖子”问题,在政策上继续鼓励龙头企业以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快IGBT、主轴承、国产化控制系统 、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提高装备国产化率;狠抓海上风电标准体系建设,在防范技术风险、控制成本造价方面发挥更大 作用;加强“大云物移智”、区块链、5G等数字信息技术推广运用,推进无人值守、远程集控、智能诊断等智能运维新模式新业态,形成发 展新动能。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鉴于疫情影响,建议放宽海上风电电价退坡并网时间窗口,为通过科技创新降成本创造有利条件;保持海上风电电价理性退坡,加快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滞后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
温枢刚
“清洁化、低碳化发展是能源转型的必然方向。温枢刚今年的建议仍将围绕如何加快推进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建设来考虑。其中包括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相关机制,解决当下补贴拖欠的问题;建议加强政企协同推动广西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有关问题。
温枢刚表示,中国华电要积极融入国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一是持续加强战略引领。按照“五三六战略”和创一流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二是积极推进风光电基地式、规模化开发,重点推动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三是扎实推进海外重点项目开发和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四是协同发展相关业务,煤炭产业全力推进绿色矿山、数字煤矿建设,科工产业加大核心 技术攻关力度,金融产业积极提供抗疫金融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陈进行
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研究表明,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将增加2.5亿千瓦。陈进行表示,“十四五”期间,风电发展亟须统筹好增量发展和存量升级的关系。他认为,当前普遍存在忽视存量风电升级改造而导致优质风资源浪费的问题。“十四五”期间,随着电网和风电技术发展,弃风问题将逐步解决,升级改造存量风电必将提升我国风资源利用率,带动风电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照国际标准,风机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2025年我国将有超过1000万千瓦风机接近或达到设计寿命,此后将呈现逐年递增态势。陈进行建议结合我国风电发展实际,将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存量风电资产升级改造纳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下四点: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实施存量风电老旧机组 “以大代小”升级改造。允许发电企业在不增加机组数量的情况下,在场区内及周边一定范围对 风机机位微观选址和机组选型进行调整。
二是简化审批程序,统筹协调各地区能源建设规划,明确风电机组退役、翻新、原机位点处“以大代小”等升级改造审批流程。
三是保持合理电价,建议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效益和企业更换旧机拆除、新机增加投资的实际情况,在电价核定 时综合考虑,保持上网电价在合理区间。
四是鼓励回收利用,建议尽快研究建立促进老旧风机回收再利用机制,并配套政策引导,鼓励设备 制造企业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培育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
赵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工程师赵萍表示,未来5年将是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变革的关键期,现阶段应保持海上风电一定的补贴,并保证合理的市场容量,才能保障海上风电整体高质量发展,否则会造成行业急刹车式萎缩,不利行业健康发展,影响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她希望有关部委进一步研究海上风电补贴方式,平滑过渡,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就“十四五”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该如何发展和布局?赵萍认为,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整体产业规模不够集中。表现为成熟健全的现代产业体系不够规模,发电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原材料零部件配套企业之间互为竞争、各自为战,对装备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不利;产业盈利结构有待优化;质量效益整体较差;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海上风电设备技术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大量设备运行经验积累。
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分析,未来机组的大型化、智能化、国际化是行业发展趋势,应加大国内风电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支持力度,如海上风机轴承等;进一步加强智慧风场、智能风机研究;与国际标准对接,如GB对接IEC 标准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提高话语权。
在发展大型风机时也要关注小风电的发展。目前,通讯铁塔、公安消防、森林监控与防火、防汛抗旱、农牧业、边防海岛、无电区等领域都需要独立微电网的小风电、小光伏等发电设备。小风电、小光伏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全稳定、扩大中国影响力、增加外汇收入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