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华润、变革中粮、转型中化,宁高宁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和管理哲学著称,被誉为中国国企改革“教父”级人物。然而,不论外界有多少赞誉,他给自己的定位始终都是“国企放牛娃”。
全国两会召开,身为中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十九大代表的宁高宁备受关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就国企改革、科技创新、减税降费、农业转型升级等经济民生领域建言献策。作为央企最具有标志性的商业领袖,宁高宁曾经成功带领华润和中粮华丽转型,如今又在推动中化改革,人们期待着他今年的提案以及对于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有关国企改革的见解。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也是“与共和国共成长”的中化集团建司70周年,意义重大。宁高宁表示,过去70年,中化很多次站在转折点上,而今再一次站上转折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变化,让我们必须作出转型的选择。”
宁高宁要做的大事
2019年4月16日至18日,中化集团2019年高层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主旨是“对标先进,创建一流(Benchmark to Learn)”,深入研讨如何明确落实“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的具体路径,提出对标改进项目,加快创新发展,创建世界一流企业。
宁高宁参与了讨论的全过程,他这么形容这三天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从盲人摸象到感觉千头万绪,像老虎吃天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再到进入庖丁解牛的阶段,既掌握了大局也有了细节。他说,这有点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到的三重境界,一开始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而宁高宁要做的大事,是中化集团的创新转型。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他要把中化从一家由资源主导、投资驱动的传统国企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打造成为一家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引领、以环境科学为保障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创建“百年老店”、一个“行业领先、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
如今中化集团已发展成为涵盖能源、化工、农业、地产、金融五大事业部的多元实体企业,年利润达上百亿元,但也面临着现有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尚不足以支撑“百年老店”的困境。2016年,宁高宁受命执掌中化集团,如何驾驭这个体量远超华润和中粮、当时正陷入利润下滑与腐败危机的“巨无霸”,是他需要面对的新情况。
他没有急于开展改革,而是经过2年的观察、思考和酝酿,2018年3月以一篇万字长文《科学至上——In Science We Trust关于中化集团全面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平台公司的报告》掀开了中化全面改革和全面转型的大幕,提出力争用5—10年时间全面转型为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7月“改革转型再出发”2018经理人年会召开,发布全新企业文化系统,以“科学至上”的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由内而外,为企业和员工注入创新的基因和文化。“只要我们开始了,不怕慢;只要我们相信了,不再变;只要我们路走对了,不怕远;我们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这条路一定会成功。”宁高宁和他满怀自信、意志和毅力的话激励着中化人。他的乐观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判断,也基于他30多年来对于国企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2019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化经营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公司盈利增速高于中央企业整体水平,深化改革、混改引战取得突破。第29次上榜《财富》全球500榜单,2019年名列88位。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宁高宁的掌舵。
宁高宁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东滨州。198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后留学美国,1987年毕业于匹兹堡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至今在国际场合里能看到他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他从华润底层开始,在香港“规范但极其残酷的市场里”18年,让华润从一家外贸公司走向实业,并成长为中国内地和香港最具实力的多元化企业之一。在执掌中粮期间,又指导中粮完成向新国企的转型。由于在公司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高超技艺,宁高宁被业界称为“中国摩根”,获得了2001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2012年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荣登《财富》杂志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
“高宁手记”里的思考
从执掌华润到变革中粮,宁高宁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和管理哲学著称,被称为中国国企改革“教父”级人物。然而尽管有着无数的荣誉,宁高宁总是自称为“国企放牛娃”,角色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对于国企以及自己的身份有着清晰的认知。
作为国有企业,国家是大股东,当然也有小股东、合资股东。他指出,必须把国家利益理念树立起来,“我们就是放牛娃,这头牛是国家的,不是你的,你把牛放好了,你可以喝杯奶,但不能吃肉,你吃肉就要把牛杀了。要意识到企业不是个人的,当我们做的时间长了,企业做得比较成功了,很容易认为这个企业我说了算,不是这样的。不要说中国企业,国外企业也不是。必须首先把打工者的身份踏踏实实地定下来”。
宁高宁也从其他伟大的经理人身上汲取养分。他曾撰文分享自己与已故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交流互动,并评价他“走到哪里还是像一团很容易被点燃也容易点燃别人的火,身上充满了年轻人的热情和骚动”。对于中化人来说,他也是这样的存在。他风格简便,做实事,不讲空话套话。一般公司会议或其他场合里那些出口成章的“临时发挥”,是他长期以来思考的“结晶”。
宁高宁喜欢读书,爱思考,也爱写作。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宁高宁就指出,读好书的人是聪明的人,生命可以从读书中得到扩展。“在自己与别人的比较思考中,你有了比自己摸索更多的感悟,这是很快乐的一件事。”他习惯于把自己的思路要点写在一张纸上,并把他的思考和观察写出来分享。从华润开始写,发表在内部刊物《华润》上,还曾出版了一本《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的管理短文集。到了中粮《企业忠良》、中化《新中化》,这个习惯还在一直坚持,几十年如一日。
2018年创刊的中化内部刊物《新中化》是宁高宁倡议创办的第三份企业杂志,里面有个“高宁手记”栏目,是宁高宁亲自写的“小文章”,谈一些概念的理解或者审视以及对于企业发展的思考和洞见。文章短小精悍,标题一般是三个字,但思考很深,谈及的话题有生产率、高就业、高效率、WTO、善与智、大与强、新农业等。创刊第一期里的“高宁手记”是关于生产率,“国家经济增长的方式要升级转变,首先要转变的是企业。它主要的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就是研发,就是创新,就是流程效率优化,就是EVA,就是现金流,就是ROE”。“文章有大家风范,宁生专栏名不虚传。”读者留言道,“2008年宁总出了一本企业人思考笔记,2018年了,该出第二本了。”
在2015年写就的《褚时健是个首席产品官》的文章里,他说关于褚时健的故事总是容易忽略掉认真做好产品的方法和路径这部分,而这往往是急于成功、急于赚钱的中国企业家所缺少的。“要做个好企业,必须做出好产品;必须集中资源先把产品做好,然后再讲营销,再说品牌,再说赚钱。”
做好产品、强调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也贯穿于中化的发展内核。“如果沈阳院(沈阳化工研究院)出一个像‘宝卓’一样的产品,能够通过先正达、安道麦等渠道,以及通过我们国内的系统向全球卖出几十亿美元,这就是真正发挥了中国人聪明才智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