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五年内必须做成这两件事,做不到就滚蛋,就不是宁波企业家!”
数年前,杉杉股份(600884.SH)实际控制人郑永刚说出上述霸气十足的话,谁能想到,这家公司从服饰业一举跃身至特斯拉概念股。
这位宁波富豪并未以卖壳的模式,而是以“裁缝”的思维走了一条高端技术路径。
近期,杉杉股份再次跨界,大肆追逐行业热点,高风险偏好会否成为悬在投资者头上的“剃刀”?
服装起家的“全能帝国”
杉杉股份可谓是“大有来头”,它是中国资本市场首家上市服饰企业,1996年登陆A股市场。这家公司生产的西服,一度是1990年代中国的潮流产品,更有着“杉杉牌西服,不要太潇洒”的电视广告语。
在掌门人郑永刚带领下,杉杉股份走上了一条传奇的道路。作为宁波企业,1998年正值中国参与加入世贸组织谈判,郑永刚将公司迁至上海,嗅到了产业激烈转型的信号。
所谓的转型,不仅仅是西装业务,而是外延性并购。搬到上海的第二年,郑永刚便招致非议:买下了一家碳素材料机构,并耗资千万资金布局科研版图。
实际上,上市融资在郑永刚看来,可以走出更大胆,或者说更险的一步棋。碳素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很难想象当年郑永刚的布局勇气。
根据2019年年报,杉杉股份的主营业务描述中,新能源业务和非新能源业务。新能源业务下游客户为锂电池制造商,并与全球主流的锂电池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包括ATL、LGC、CATL、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SDI、力神等国内外主流的电芯企业。
作为包玉刚、邵逸夫的同乡,郑永刚曾放言:“独角兽是小儿科,宁波人都是做大企业、大买卖的。”
杉杉股份还扩张到金融行业、影视行业和游戏行业。
以2019年年报为例,杉杉股份对非新能源业务的披露中,可谓名目繁多。这当中自然包括“白手起家”的服装品牌业务,2019年净利润亏损393.4万元,同比下滑了111%。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月,郑永刚抛售旗下服装品牌公司48.1%的股权,转让于陕西茂叶工贸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和个人。
郑永刚旗下还有庞大的金融股权投资及类金融业务,持有稠州银行、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等股权。
2018年,郑永刚对持有的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股份择机进行处置,通过大宗交易等方式将洛阳钼业由母公司持有调整为下属投资平台类全资子公司持有。
上述两笔持股中,杉杉股份分别拿到了3883万元和5183万元分红款。可见,玩法非常娴熟。
实际上,郑永刚还有一个“摇钱树”——香港上市的子公司富银融资,承担他主导的类金融业务(比如营收账款保理、融资租赁等),2019年类金融业务为其拿到了1400余万元的净利润。
这位宁波商人的版图还不仅于此,郑永刚还控股吉翔股份,这家影视公司不可小觑,参拍过《琅琊榜》、《北平无战事》等热播剧。此外,郑永刚还收购过一家名为多酷游戏的公司。
然而,去年以来,吉翔股份却经历了董事长打人、管理层巨变、业绩大跌等非常不利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券业概念股华创阳安、申通快递也是其参股的公司。
可以看出,不断扩大“势力范围”是这位宁波富豪的经营价值观,更让这家服装上市公司成为中国锂电池材料企业。
寻找新的“摇钱树”?
当大家以为杉杉股份专注于锂电池领域之时,郑永刚做大商业版图的欲望却“更加强烈”。
这让人摸不着头脑。
今年6月份,杉杉股份抛出一份54亿的收购计划,拿下LG化学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偏光片业务及资产。采取的策略是先吃掉70%的份额,接着在未来三年完成剩余30%份额收购。
最初,更有投资者以为杉杉股份要“卖壳”。
杉杉股份自己披露:本次交易为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不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也不存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影响,不构成借壳上市。
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材料。
看了上文梳理的郑永刚“扩张简史”,投资者就会明白,杉杉股份“美颜”的运营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已出现了“拍手叫好”的声音。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指出,中国本土偏光片供需缺口较大。偏光片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全球主要市场被日韩企业寡头垄断,2018年LG化学、住友化学及日东电工市场份额合计66%,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仅8%。我国面板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偏光片需求量增长强劲。根据IHS数据,预计2022年我国偏光片的需求达4.54亿平方米,但2022年我国偏光片产能仅3.37亿平方米,本土偏光片供需缺口较大。
虽然郑永刚再次布局了一个高成长业务,但承受力如何?
杉杉股份收购LG资产将耗资54亿元,但2019年营收总计为87亿元,归母净利润只有2.7亿元。
重新布局一个科技成长型资产,耗费的时间必然不短。
杉杉股份已经身处高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却又要花出大精力布局显示器业务,反反复复变身,究竟是想发展什么业务?作为投资者,你看懂了吗?